第34部分 (第1/4页)

“雷锋在1958年6月7日的日记写道,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晡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着你生活的岗位?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美丽的理想?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未来的人类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我想问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在生活的仓库里,我们不应该只是个无穷尽的支付者。他有句名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你们认为应该如何理解他的话呢?”

我把问题提给了我的听众。张蕊翻译完后,请黑人青年邦尼回答。邦尼正在吃着一块火腿肉,他耸了下肩膀,说了句什么。

张蕊翻译道:“他说他不明白雷锋的话,人不为自己活着还有什么意义?他要和玛丽生一大群孩子。”

琼斯和金发女友简谈了起来,然后,简以极快的语速表达她的观点,最后琼斯说了几句。

“简说,他们不是志愿者,地球是人类共有的家园,他们作为人类的一份子,有权力享受生活,为自己活着。琼斯补充说,当然他们不会去伤害别人,也不需要别人的施舍。”

黑毛约翰站了起来,他的演讲滔滔不绝,语调和手式显示了他的激动情绪。在他讲话时,珍妮无限温柔地望着他,不停地画十字,她的硕大Ru房像两个沉甸甸的白兰瓜,里面装满了对上帝的甜密忠诚。

错乱 二十八(4)

张蕊翻译道:“他说,他和珍妮都是虔诚的基督徒,他们两家也是,他们按照上帝的意志生活。他说,他不知道雷锋是不是基督徒,他感到雷锋精神充满了基督教的博爱精神,所不同的是,基督徒把爱献给了上帝,雷锋把爱献给了人民。他认为,如果人人信仰上帝,上帝会赐福给人类的。如果说,现在世界上还有饥饿、贫困、疾病、战争和死亡的话,那是因还有很多人不信仰上帝,或对上帝的信仰发生了动摇,所以上帝要惩罚人类,要降罪给不信仰上帝的人。他说他不会去帮助异教徒,异教徒要下地狱的。他认为他的生命是上帝赐予的,他的生命是永恒的,即使肉体消失了,他的灵魂也会升入天堂与上帝同在。”

戴眼镜的汤姆一直在翻看着《雷锋日记》,娇小玲珑的海丝躺在他的怀里,不停地往他嘴里塞吃的。海丝虽然娇小,却匀称得有一种雕塑美。汤姆的神态更像一个思想者,从他喜欢读书的习惯看,他比其他人似乎更博学。

张蕊喝了口可乐,对我说:“汤姆是个很有思想的人,他的父亲是美国一家著名大公司的老板,他的父亲想把他培养成公司的接班人,可他似乎对此并不感兴趣。他到过中国,去过越南,也以志愿队员的身份去过非洲。他的理想是什么,谁也不知道,我看他对政治似乎很感兴趣。他正在写博士论文,题目是苏联与中国的社会制度比较分析。”

汤姆让海丝坐好,把《雷锋日记》放在前面,双手合十,托住下巴,沉思了片刻,对着张蕊说了起来。张蕊不住地点头,汤姆打住了话头,做了一个手式,请张蕊翻译。

张蕊翻译道:“他说他早就知道雷锋这个人,但是今天才看到《雷锋日记》。他很佩服雷锋,他认为雷锋非常了不起,雷锋是一个普通工人,后来成为一名普通的军人,他本人并不富有,但是他却乐于助人。为什么呢?他认为,除了雷锋个人高尚的品质外,更重要的是,他对生活的社会充满了信心。他爱他的国家,他爱他的兄弟姐妹,他的奉献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但他的精神使他变得伟大起来。他说他去过中国,中国在物质上的贫困正在消失,但另一种贫困,精神上的贫困,却越来越严重。他说他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情使他终身难忘。那是在深秋的一天,在北方的一座城市,一个儿童掉进河里,孩子的母亲跪在地上求人去救她的孩子,有许多人站在岸边观看孩子在水里挣扎,却没有人去救。一个幼小的生命正在消失,他们怎么会那么麻木?也许中国人太多了,死个人,哪怕是个孩子也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是一个军人跳下河把孩子救了上来,看的人还向他起哄。他的翻译告诉他,没人下河救孩子,是因为孩子的母亲出不起钱。那个军人被起哄,是因为他在学雷锋。从那个时候起,他就知道中国有个人叫雷锋。”

汤姆继续他的讲演。其他的美国青年显然也被他的话打动了,全都停止了吃喝,静静地听他说。

张蕊接着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