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部分 (第1/4页)

1月3日的白令海上空的天气并不好,嗖嗖的大雪飘个不停,寒冷的北风呼呼的刮着,能见度可以说很差。盟军的舰队。正是冒着这样的恶劣天气,躲避着海面上漂着的浮冰,终于抵达了圣马修岛附近,但他们没在岛上停留,依然向着苏联的方向缓缓的冲去。对于在运兵船上的盟军士兵而言。这种鬼天气在海上漂着,当真是活受罪,几乎没几个人愿意呆在甲板上,都缩进了船舱里。盟军的指挥官也相信,在这样的条件下,日本人恐怕也没有能力发起攻击吧。所以,整支舰队显得懒散不少,他们更在意怎么选择一条最有利的航道,以尽量的避开海面上的浮冰。

“再往南行驶,越往南,浮冰只会越少,温度也会高点啦……”白令海域不愧为世界上最难航行的海域之一,如果不是非必要,盟军也不会走这条航道,所以,他们只能想办法克服各种条件,去苏联支援了。

另一边,被盟军认为的,不太可能发起攻击的日本人,却早已聚集了。这种天气,已经不大可能通过空中对盟军的舰队进行打击,唯一的手段,只能是通过水面舰艇了,首先,日本大本营秘密的向白令海域派遣了几十艘潜艇过来,默默的潜伏在白令海域南部和西部,由于苏联太平洋舰队早已被调走,日本人的这个举动,并没有暴露。当然,光靠这些潜艇,也不足以与盟军的舰队相抗衡,说不定还会吃大亏。但是,日本人的联合舰队主力在印度洋和南太平洋,根本没有多余的力量派到这里来。可以说,日本大本营,暂时拿不出一支舰队能够与盟军的舰队相抗衡,盲目的派出一支支小型舰队过去,纯粹是去送死。…;

其实,日本大本营设想了两种条件:第一种条件是,如果天气还可以,飞机可以起飞的话,他们不介意冒险派些飞机过去对盟军的舰队进行空中打击,水面上再派出几艘水上母舰,水下则是潜艇部队,相信以这样的条件,即使不能重创盟军舰队,也能够给予一定的伤害,再等他们在楚科奇半岛登陆的时候,从暂时被日军控制的堪察加半岛派出空中力量进行打击,相信可以给予他们再一次的伤害,因为他们知道,别动军方面的消息称,阿巴那申克的远东军是不会派出空中力量对盟军进行支援的,而盟军的飞机从阿拉斯加又飞不到这里来,他们完全掌握着制空权,作战起来就比较游刃有余了。

第一种条件的设想是好的,因为,现在刚好是1月份,是真正意义上的冬季,在白令海这种地方,想要它的天气好,那可不是一般的难。果不其然,这一阵子的天气都不大好,第一步计划直接搁浅了。早就想到了这点,日本人还准备了第二个条件,那就是现在这种形式,以小型舰队为主导,派出大量冲锋舟,以小搏大。其实,这个办法不是日本人自己想出来的,而是叶苏提供的,这倒不是说叶苏比日本人聪明太多,而是这种方法在二战末期的时候,就是日本人发明出来的,只是叶苏以穿越者的身份,提前把这种方法教给日本人罢了,而且这种方法,也只适合日本人这种精神有问题的民族。

在阿留申群岛北部的阿图岛,日军一支由三艘巡洋舰、五艘驱逐舰和十多艘补给舰组成的舰队,带领几百艘小型的冲锋舟,便开始出发了。整支舰队的船只数量是不少,可是,总吨位,与盟军的舰队相比,简直相差了十万八千里,但日本人则不以为意。所有的船只都被刷成了白色,为首的巡洋舰和驱逐舰全部实行无线电静默,向着已经被监控住的盟军舰队冲去。

你还别说,虽然这支舰队显得很简陋,大型舰只更是一艘没有,但他们的航行速度却一点儿也不慢,甚至远远的超过盟军舰队的速度,特别是下方的冲锋舟,别看个头小,但速度全力开起来,甚至比大型军舰都要快。两支舰队以箭头对接的方式航行着,总会有交汇点的。

4日凌晨的时候,日军的舰队已经进入到了埋伏的海域,静等盟军舰队的到来。黎明时分,盟军舰队的影子已经慢慢浮现了出来。

“大型船只撤退……”日军的指挥官,立即下令,随即指挥为数不多的几艘巡洋舰、驱逐舰和补给舰,全部撤走。

四百多艘冲锋舟已经全部补给完备,每条冲锋舟上,仅有一个驾驶员,外加一枚重型鱼雷,此外,除了一些食品,就无他物了。这四百多艘冲锋舟,已经分散开,隐伏在暴风雪和浮冰交杂的海面上,每艘冲锋舟都是全白色,连鱼雷都是,驾驶员身上也穿的白衣服。他们,都没动,皆匍匐在舟内静等着盟军的舰队向他们必经的航道上经过。正是由于这种鬼天气,盟军一直没有发现周围有不少双眼睛在看着他们。

直到距离两百多米的时候,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