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部分 (第1/4页)

随着越来越多的盟军士兵登陆,苏军开始有些顶不住了,战斗的结果开始慢慢向盟军方面偏移。战斗一至持续到了晚上,盟军虽然还有一些舰艇没有靠岸,还有不少士兵没有登陆。但他们也基本上控制住了沿岸,并向内陆发起了进攻。

在后半夜的时候,大的战斗基本上停止了,而盟军方面也没有再发起进攻。阿巴那申克似乎也不想再与盟军纠缠下去,主动的趁夜退出了楚科奇半岛,把这里拱手让给了盟军。翌日,盟军继续向内陆进攻,而阿巴那申克则率领远东军边打边撤,似乎不想与盟军进行决战。接下来几天,盟军的进攻速度很快,几乎每天都可以保持百公里以上的进攻速度。…;

而与此同时,以卡巴托耶夫为首的倒莫军队,就在托博尔斯克、苏尔古特等地同莫洛托夫的军队发生了战争,而德国人趁莫洛托夫收缩兵力的同时,一直推进到了萨马拉、库尔干等离叶卡捷琳堡只有千余公里的重城,并迅速的对守军发起了进攻,整个苏联的乱势,已经开始显现。

莫洛托夫虽然是如今苏联掌握兵力最多的一人,但是,他的敌人同样很多,德国人的持续增大的庞大集团、还有十万的苏军,都向他发起了进攻。虽然莫洛托夫不会因此而迅速的败北,但是,叶卡捷琳堡已经不大安全了。

本来,莫洛托夫还想依仗盟军,可是,现在阿巴那申克又突然反叛了,并主动攻打盟军部队,而盟军的主力离叶卡捷琳堡有十万八千里,阿巴那申克远东军的问题没有解决,盟军还真不敢盲目的深入苏联内部,万一补给线一下子被切断,那就真的成了孤军了。因此,埃利奥特和澳斯汀不得不放下迅速前往去增援莫洛托夫的打算,准备慢慢的打通从远东到苏联西部的交通线,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他们的安全。当然,凭他们手中的这些力量,还不足以做到,因此,他们不得不向美国本土求助了。

罗斯福知道有别动军参与的问题,不可能如此简单,既然打算在苏联加大投入,他就不可能突兀的这般无头无脑的中断,何况,罗斯福早就想过,在苏联站稳脚跟,还有好几个比较重大的战略意义,比如直接威胁日本本土,还有别动军的势力。以前由于斯大林在世,罗斯福一直没有机会做到这一点,现在斯大林死了,而莫洛托夫为了自保,已经打算把盟军引入苏联,这个战略便可以立即的实施,如果在苏联远东开辟一个新的战场,意义甚至不比南太平洋战场和南亚大陆战场弱多少,说不定在这里打开局面,形势直接一下子扭转过来了呢。

“占领远东,威慑别动军,反攻日本大陆。别动军必将收敛,日军必将收缩兵力,这必将直接影响南太平洋和南亚大陆的战争,朝有利于我军的方向发展……”如此想着,罗斯福反而感觉阿巴那申克的远东军进攻盟军的事情,也不算多坏了,这样,盟军就有理由和借口除掉苏联远东军,并进而在远东扎下根,这是一个极好的借口,如果有苏联远东军在那里坏事,反而不美。

丘吉尔非常认同罗斯福的战略眼光,他甚至还想到了一个中国的成语:围魏求赵。

果然,盟军的战略发生一些改变,首先直接影响到了日本人,现在他们可不是为了配合别动军作战了,而是不得不加大兵力的投入,为他们大日本帝国而战了。随即,日本人也开始加大在苏联堪察加半岛的兵力投入,而与此同时,日本多次派代表到沈阳劝说别动军立即干涉,以他们的观点来说,盟军进驻苏联远东,如果苏联远东落入他们手中,这就不再是日本国的问题了,别动军也会深受影响。

“我们已经有了安排,我们也不会把中国置于危险之中,听说,贵军在南太平洋打了败仗,所罗门群岛,似乎要守不住了。如今,盟军又开始加大对远东的投入,而你们日本国力远远比不上他们雄厚,恐怕再难以保持对所罗门群岛的大规模增援吧,以眼下情景,所罗门群岛落入盟军之手,那是迟早的事情。与其这样,你们还不如立即让给我们,我方可以保证,盟军不可能借助所罗门群岛为基点向新几内亚岛进攻。”叶苏先撇开苏联远东的事情不谈,反而去关心远在千里之外的南太平所罗门群岛了。…;

梅津美治郎是气急不已,心中暗骂不已,“都什么时候了,居然还在想着吞并我大日本帝国的利益。”

叶苏眉头一挑,淡淡的道:“也许梅津先生感觉我在趁火打劫,其实你们想过没有,我方如此做,又何其不是在刺激盟军。罗斯福既然做好决定要在苏联远东加大投入,明显是已经不卖我别动军面子了,而且,他心中恐怕也已经认为我别动军不会加入盟军,而会转而支持轴心阵营了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