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1/4页)

巡逻队所走过的大片土地属于格陵兰东北地区,被笼统地称为克里斯琴十世地。它以北纬70度线作为和南方的克里斯琴九世地的分界线。克里斯琴九世地的最北部是一个十分突出的海角,即便在最大比例尺的地图上也可以找到。它像一把匕首隔着北冰洋的中央海岭,直插扬马延岛。它叫布鲁斯特角,和斯科尔斯比镇只隔一条名叫斯科尔斯比的海峡。

克里斯琴十世地,是一大片覆冰盖雪的高原。那里没有任何生机,在深入内陆的山岭上,连生命力顽强的苔藓也不敢问津。佩特曼雪峰高达2930米,是东北地区第一高峰,仅次于南方的贡比约恩山和福雷尔山,就连勇敢的大雁也望而生畏。在伸向海边深阔的谷地里,零星地长着些鹿苔。鹿苔是一种多枝的地衣,可以长到15 厘米高。夏天时,鹿苔像一幅金色的地毯一样铺在砾石和冻土上面。这种有趣的地衣类植物是植物界共生的典范。它一半为真菌,一半是蓝绿色的海藻。真菌死死抓住岩石,并且生长出海绵状的组织来保持水分。海藻没有水分活不成,它对共同体的贡献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养料,最后和真菌共享。条件合适时,它们在河谷的向阳面上拼命繁衍,仿佛知道北极的夏天非常短暂一样。驯鹿苔藓还能造就新土,供更高等的种子植物生长,因而它是北极生物链的最基本环节。有了它,也就有了北极柳和虎耳草,有了北极兔、旅鼠和雷鸟,也就有了扫雪鼬、北美驯鹿、麝香牛、北极狼和北极狐,整个北极荒原才有了生命。北极是没有树木的,远在北纬66 度,加拿大大熊湖的树林…苔原分界线以北,连个树影也没有。

从斯科尔斯比镇到爱斯基摩村,直线距离要向北跨过三个半纬度,约370公里。然而这条线路上满是冰川、高山、峡湾、深谷、海岛和数不完的冰堆,实际路程在1000公里以上,最少要走两个月。为了侥幸能在巡逻中遇上幽灵般的德国人,他们分成两队。一队三个人,即安德森、鲁西、卡鲁古;另一队就是队长克鲁克斯和电报员本格森。

登上詹姆士地的起伏丘陵之后,安德森决定和爱斯基摩猎人暂时分手,自己单独前进,以便扩大搜索范围。鲁西他们和安德森约定了会面的时间和地点,就朝另一个方向走了。格陵兰从来没有路,狗拖爬犁能通过的地方就算是路。临走时,卡鲁古再三问德国人是什么样子。安德森从小长在格陵兰岛上,自己也说不清,于是比划了一个猫头鹰的样子,卡鲁古才满意地登上雪橇。

只剩下一个人了,世界显出一种肃杀的寂静。太阳越来越低,白昼的时间只剩下几袋烟的工夫。高原上完全是冰,只有较高的岩石山尖冲破冰壳,在地平线的残阳下反射出黑黢黢的青光。这地方几百里上千里都没有人烟,没有生命,没有绿色,就是这点可怜的阳光也快没有了。那种冷冷的孤独感,会使没有到过格陵兰的人觉得浩大的星球上只有他一个人,他仿佛站在大地的尽头。远方,永远是无边无垠的冰、雪和石峰。幻觉使他认为接近了神明,北极就是神明安排给人类的一个肃然生畏的王国。

经过20多天的跋涉,安德森接近了福莱明峡湾。他是从冰川的走向上辨认出来的。一条冰川从远方的山脚下流出来,它波纹状的起伏冰面,让人觉得是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河突然间被冻僵了。狗在冰川上呼呼地喘着气。猎人不得不停下来,把冻海豹肉喂给它们。他又砸下几块冰,放到锅里用煤油炉烧开。热水一下肚,顿时暖和多了。淡淡的油烟升到空中,给荒漠般的冰雪荒原带来几分生气。安德森又开始冥想:在这样根本没有人的地角天涯,德国人为什么来呢?他们又为什么要杀人呢?他摇摇头,和以前的许多次一样,没有得出答案来。他把冷下来的水饮了狗,又驾起8只狗拖曳的爬犁继续赶路了。

安德森有一个愿望,想在今天赶到奥斯卡国王峡湾。食物快吃光了,拖橇狗的食量惊人,只有冰封的海边才有希望捕到猎物。在内陆高原上,无论是人是兽,饥饿总是寸步不离。

高原越来越平缓,冰堆也渐渐少起来。他来到一条山谷,这里冰相当少,到处是裸露的岩石,看来海岸就要到了。他找到一些枯死的鹿苔,甚至还有几堆鹿粪,真是好兆头!

风全停了,大约是中午时分。太阳已经沉沦到地平线下好几天了。即使一天最亮时,也不过在天边有一些微弱的亮带。突然,离地平线很高的地方,闪烁出一片乳白色的光辉。这种被称为〃乳白天空〃的奇景是北极地区的特有幻象,像沙漠地区的海市蜃楼一样。在平静的空气中,极热和极冷都可以产生蜃景。

安德森兴奋起来,蜃景是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