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1/4页)

泉:关键是这个市场还没到来啊!比如像SONY唱片早在十年前就冲着分母来了,可到现在还是这个样子,而且比以前更差了。这也不是个好的时代啊!

羽:那是因为它没做出好的音乐,没找到好的制作人及方向。

泉:不是这样的。他们不缺好的音乐,而是营销模式的问题。这两个厂牌要想生存下去,就要找到新的营销模式。如果是说我们要卖唱片,或者说这个歌手要去演出这个公司才能维持下去的话,这只是一方面,我觉得还能找到其他的可能。你比如说,这几年所谓的什么新媒体也号称是一种出路了,但事实上大家都知道,它在转变之后还得有新的出路,要不然的话……

羽:没规矩就不成方圆。

泉:我们不希望自己做那种商人就是敲大鼓扯大皮,那是没有意义的,如果那样的话,即使把自己的名誉价值都耗尽了,最后也不会有真正有意义的产品出来。反正这件事情如果解决不了,那这两个音乐厂牌现在继续死磕下去的话就会比较辛苦。

对怀有理想的年轻的新音乐人,

有什么经验和忠告?

泉:做音乐厂牌的目的其实和这件事情很有关系,有理想的人很多,有天分的人不多,即使有天分的人够多,能变成天才的人也不多,所以我们希望完成把有天分的人变成天才,才能够真正改变市场,或营造真正成功的概念和价值。这一点我相信袁涛会经常回想他当时是怎么发现了这两个有理想的年轻人,关键还是因为他觉得这两个人好像能变成天才。

巅峰对谈(6)

羽:从一开始还是做自己,我想基本上有四点,但它未必是真理。但是从自己的一开始到今天为止去分析的话,首先你要有一个很清醒的头脑,因为只有有清醒的头脑,才会有合理的判断,这个“判断”你就要从自身与市场之间去做一些思考。再有一个就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路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身条件,有些人可能外貌上占优势,有些人是他能创作,有些人是能跳舞,有些人是擅长演戏,不是说爱好就一定能成为事业,关键是适合自己。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你的特点。作为一个歌手,你怎样让大家闭上眼睛一听就知道是你,怎样让大家一听到旋律,一听到一种音乐的气质就知道是你。还有就是一定要坚持创作,只有创作才有所谓的自力更生。就像我之前不懂得创作,但是我要求自己创作的原因是……我给自己做了个假设,假设我今天和某创作人是好朋友,他可以给我写歌,那未来有两种可能性,一种可能性是我们不再是好朋友,他不再给我写歌了,另一种就是他写不出歌来了。

泉:那你相信几乎所有人都有写歌的能力吗?不过这点我倒是比较相信。

羽:我相信,因为……

泉:其实每个人都有写歌的能力。

羽:写歌的能力,这个是感觉,每个人都有创作的感觉,作为一个专业人士,那种感觉很重要。

泉:它是要开发出来的。

羽:但更专业的创作是需要理性的。

泉:我觉得谈到这个问题呢,我要举个例子,我在做李易峰和韩真真这两个艺人的时候,给他们的忠告是不一样的,因为他们一个是创作歌手,一个不是。比如说韩真真,她并不漂亮,但她很有天分,嗓音独到,就像你说的完全不一样的嗓音,我给她的忠告是,就像我说的她是个有天分的人,但是这个天才不成功,她就是很懒惰,所以有理想并不代表你不懒惰,所以我给这类人,给有音乐天分的音乐人的忠告就是不要懒惰。因为有艺术天分的人往往会很随性,这个随性容易浪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你把更多的时间利用在你最擅长或最喜欢的事情上的话,结果一定会不一样的。而另一类人,举个例子,像刚才说的李易峰,这样的人即使他们有任何音乐上的理念,几乎也没有任何创作上的天分体现出来。那我就要说另外一点了,如果你是个艺人的话,那就让所有人都喜欢你。让别人都喜欢你有很多种方法,只要不是虚伪的就好了。

始做一个好父亲,然后要继续创作,把瘦人乐队的新唱片做好,希望能再找到更好的音乐人才。

泉:我不同意这个观点,其实品牌价值和音乐创作并不是矛盾的,你是为了维护品牌价值才出唱片吗?你出唱片不只是为维护品牌价值吧?比如你说要在奥运会之后发行唱片,那之前当然是要去继续创作了。

羽:享受生活,然后从中寻找快乐。

泉:但是人有很多种,我觉得我们俩也未必是完全一样的,把杨坤叫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