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页)

作品:缘灭长安

作者:建安

男主角:赵长安

内容简介:

宸王世子赵长安,白衣胜雪,金冠龙盘,剑光映日,玉树临风。

十六岁,天山之巅一剑灭六恶;

十七岁,西蜀剑斩血毒教教主苗绝天;

十八岁,统兵百万,平定甘平十三州;

天女峰绝情谷,血战绝情大娘颜如花,四日四夜,天下震动;

碧色湖之战,天下第一剑蒋名僧授首……

赵长安,整个大宋王朝的传奇。深闺之中、绣户之内、绿绮窗下、朱阁楼上,有多少怀春的少女、思远的妇人,一想到这三个字又怎会不失神?不魂飞?不痴迷?不沉醉?

姑苏晏家千金晏荷影逃婚离家,去东京追寻自己的梦中情郞——名满天下的宸王世子赵长安,一个不通武功世故的豪门千金,从此踏入茫茫江湖。一次偶遇,不但开始了她充满传奇的江湖之路,而且邂逅了一来历不明的穷酸书生尹延年。一个是宸王世子,一个是落魄书生,二人在晏荷影的心中逐鹿。直到有一天,两个人深藏的秘密慢慢暴露在了晏荷影的面前,江湖,竟是如此残酷……

枫桥朱栏映荷影,四海清平意致远。

剑气纵横九天外,侠骨柔情满长安!

正文

缘灭长安创作感言

自七年前写武侠小说以来,常会有文友,朋友,亲人,同事问我,为什么会写武侠小说?虽不是惯于看人下菜碟的人,我也会因人而异,回答这个为什么?或说喜欢,或说有话要说,或说是无聊,或者说想振兴武侠小说。但却从未细细想过个中因由。今天蒙涵生君不弃,又问到这个问题,一时兴致,索性将这些年来的心路历程,在此一一作个交待。

我写武侠,起因确是无聊——闲得无聊!但心情却极苦闷,想有个发抒处,于是一天早,信手就在一张纸上写了。但只写了十几天,就调到另一科室,骤然间忙了起来,同时还遭到了丈夫的强烈反对,我的写作大计很快就转到了地下,但这时的我已如吸毒之人,每天不写个三五万字,这一天就过不下去。就是在这种‘上瘾’的状态中,我只用10个月,就完成了'缘灭长安'的初稿,但,对此书的修改,我却花了六年的时间。

我写武侠,也没人教,就是自已想:要写个什么样的故事?故事中有个什么样的主人公?这人有个什么样的性格……?

我的感觉,小说创作,不止是武侠小说的创作,似乎都应以人物为主,人物立起来了,那就成功了大半。就是沈从文说的那句:“贴着人物写。”

当初写尹延年,初稿把他写成了完人。后感觉不对!要写活生生的人,就要让他像人,有人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当然,也有人的弱点和毛病……于是就改,这一改,就是14稿,现在,感觉他和书中的其他人物,总算是都像点‘人’了。好人有缺点,坏人也有人性。 武侠小说创作的另一个关键就是故事性要强。小说最初就是讲故事的,所以‘好看’很重要。作者就算是有再宏伟,深刻的大道理要抒发,若是故事不好看,读者翻两页就扔一边了,那那些大道理却如何让读者看到,思考,并最终接受呢?

把握了这两点,就好像是搞大型泥雕塑的人,将泥雕的钢丝骨架立好了,接下来,就该往上面扔泥巴了。

长篇武侠小说创作中最难扔的第一砣“泥巴”,应该是开头。

我在这第一砣泥巴上,被卡了四次。前两次都是在20几岁,上大学时。那时时间优渥,又喜爱武侠小说,就动手了,但稿纸撕了扔,扔了撕,最后都废然而止了。这次也是一样,才写了个开头,就有难以为继之感。只得停笔,看着稿纸发呆,但随即就想起路遥在创作完'平凡的世界'时所写的创作体会,他也遭遇过跟我,相信也是大多数长篇小说作者在创作中所遭遇过的难题:如何开头?如何开一个又精彩,又笔力不凡,又能带起全篇的好开头?

最后,路遥在扔了一地稿纸后,开了一个很平凡的头,同时,他让书的主人公孙少平在第一页就登场。

万事开头难,写作亦如此。这是交响乐的第一组音符,它将决定整个旋律的展开。长卷作品所谓的“开头”,照我的理解,主要是解决人物“出卖”的问题。在我阅读过的长篇作品中,有的很高明,有的很笨拙。最差劲的是那种“介绍”式的出场方法。人物被作者被动地介绍给读者。这种介绍是简历性的,抽象的,作者像一堵墙横在读者与人物之间,变为纯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