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 (第1/4页)

有何吩咐?”晏荷影别过头,举袖拭去两行清泪,道:“现在正是荷花盛开的时节,我们姑苏有四面湖山、十里莲藕。尹公子要不嫌烦扰,想不想去赏一赏那接天的碧叶、映日的红花?”

新雨过后,晓叶初干,一叶轻舟静静滑进藕花深处。舟上二人年少青衫薄,相顾良久,却只是无言。

尹延年遥望迢迢青山,黯然叹息:“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吟到韦庄这《菩萨蛮》的最后两句,“啵”的一声,两滴清泪落入了荡漾的碧波之中。

尹延年强笑道:“晏姑娘既邀我来,却又不尽地主之谊,叙一叙这十里平湖的无边粉荷,只把我这个客人晾在一边?”

晏荷影低首,拨弄着手边一支半开的黄蕊白荷:“荷花,又名莲花、菡萏、水华、朱华、水芸、水旦、泽芝、芙蓉花,夏、秋之季盛开。其实莲子可生食,也可晒干后熬莲子羹,服了最是清心安神。”她摘下一枝莲藕,取出一颗莲子,想剥,但莲皮柔韧,一时却剥不开。

尹延年递过来一柄小刀,刀身其薄如纸,刀光如一泓秋水般清澈流转,闪烁不定,刀柄上镌着两个不足一分的嵌金小字:缘起。

晏荷影用小刀划开莲皮,春葱般白皙的纤纤十指把莲子剥开,将其中嫩绿的幼芽剔除:“莲子味美,莲心却是苦的。”将莲子递与尹延年道,“其实,不仅荷花,姑苏十一月里的梅花也是极美的。特别是冬至过后,香雪海中的数万株梅树一同绽放,那种风姿雪韵,真正令人心醉神驰。还有一款极名贵的‘绿萼华’,更是世间绝品!它的花瓣竟呈淡青色,当你望着那一树的‘绿萼华’时,不似看着一树的花,倒更像是对着一个飘忽的梦。”

尹延年眼望湖波,喃喃道:“这倒还从未曾见过。”

晏荷影目注湖山,轻声道:“尹公子若真是有心,要见也不难。”

“到时若无俗事缠身,我尽量设法前来,访一访这如梦一般的‘绿萼华’。”尹延年嗫嚅。

晏荷影呆望一枝荷叶上滚动的晶亮水珠道:“今日一别,此生不会再有见面的机会了。”解开长发,刀光一闪,已从耳畔割下了一缕长长的青丝,然后用系发的丝带仔细束好,递给尹延年道,“这数月来,承蒙公子细心照顾,我铭感于心,却无以回报。若拿金银酬谢公子,太也亵慢了。只这……是我的自身之物,只望它能代我一表心中的一二分谢意。”

尹延年避开那盈盈的泪眼,低头接过发束,却不知该如何作答。晏荷影气哽声咽:“来而不往非礼也,公子莫非……就没有什么可作回赠的?”

尹延年目注荡漾的水波,半晌无言,惘然地望了望面前清丽如梦的伊人,又望了望手中莹白的莲子、身边碧澈的湖水、眼前迷蒙的远山,他伸手入怀,取出了一块玉佩,道:“离家时仓促,身上没带着什么像样的东西,这玉佩是我娘给我的,晏姑娘要是不嫌弃,就拿去做个赏玩吧。”玉佩两寸长,五指宽,通体碧绿,名贵非凡。上有错金的四个古雅的梅花篆字:美意延年。

在阳光的映照下,玉佩晶莹剔透,流光溢彩,翠色斑斓,柔和动人,既似一段出岫的轻云,又像一泓流动的春水。那碧色,直将一湖的清波与万片莲叶的青翠之色都夺尽了。

暮色苍茫,街上冷冷清清,令人心悸。站在门前,晏荷影殊无半分远道归家的喜悦,唯觉彻骨的寒意遍布全身。她数次欲拍门兽口中所衔的铜环,却终是拍不下去:只要一拍,萧郎从此便是路人了!可不拍又如何?踌躇又踌躇,最后她终于还是拍了:“李管家,开开门,我回来了。”门内有人应道:“谁呀?谁要找李管家?”她两眼噙满了热泪,疾回头,街角处,夕照下,风尘中,哪还有那青衫伊人的影子?

“我是荷官,你是哪一院的小厮?快来开门。”

门内四五个人同时惊呼,紧跟着大门上的一道小门打开,一青衣男仆探头一看,又惊又喜,然后一扭头,早忘了府中入夜后不得喧哗的规矩,一边往里飞跑,一边大声嚷嚷,洪亮的嗓门将晏荷影回来的喜讯传出了老远。

四名男仆拥了出来,想来搀扶她,但不敢逾矩,只一迭声地簇拥着,将她引进大门。才进去不远,二门内匆匆迎出来一个中年胖子,正是晏府的李管家。一见的确是小姐回来了,李管家悲喜交集,一边得体地寒暄着,一边侧身引路,三名男仆提灯笼在两旁照护。

进了二门,李管家及男仆止步,垂花门后已有四名仆妇候着,接了她再往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