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部分 (第1/4页)

片刻,听殿外尖声传宣:“永福郡主玉安!”随即一阵细碎的脚步声,直到书案前才停下。他瞟着案上的那方白玉雕龙镇纸:“永福郡主这会儿来,有什么吩咐?”

晏荷影冷笑:“哦,原来刚才殿下那些前言不搭后语的唠叨,都不是说给我听的?那我现在跑这儿来,倒有些自作多情了?”他明白现在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忙自道不是,并请求晏荷影施以援手,助他相救七人。对于这个请求,晏荷影当然是巴不得的,但对他却顾虑重重,当下只以言语试探。

赵长安耐心解释:虽然表面上看,他有权有势,可由于自开国以来,朝廷对众王爵、驸马的防范就很严密,而他为了避嫌,也从不参与政事,是以现在手里连个可供奔走传信的人都没有。为此他想请晏荷影联络宁致远,群策群力,共同救人。

本还想再顶他几句,可看他言真意挚,她的心一下子就软了,当下问他打算怎么救人。原来,他打算找七名死囚来,李代桃僵,将上官轻寒七人暗中调换出来,然后把调了包的七犯押至刑场,他既主持会审,自也是监刑的官员。他深知,只有取得她的首肯,事情才能办成,于是,他将整个计划事无巨细地都告诉了她,以换取她的信任。

“到时候,也不搞什么凌迟处死了,只要把七犯斩讫,就功德圆满了。不过,说起来简单,做起来还是很麻烦的,首先就要找七个死囚来,还好,前些天我捉住了七个死有余辜的江湖败类,现七人分别被关押在扬州、金陵……”

“那怎么换呀?”

赵长安一笑:“无妨,我朝的大辟之刑,分斩立决和斩监候,为不枉杀无辜起见,每年霜降后,各地都要把斩监候的囚犯和他们的案宗送进京来,由三法司会同五府九卿并科道官员逐一甄讯,而人犯则押至宣化门外,由三法司的官员亲审,复审无误后,方始行刑……”等好不容易说完,不但他口干舌燥,晏荷影亦眼冒金星:“老天爷,这么麻烦呀?”

“是,的确麻烦,而且还出不得一点儿纰漏,否则的话,不但人救不出来,还会牵累宁致远。”

“其实,”晏荷影沉吟,“又何必午时三刻、巳时正刻的麻烦?只要让宁致远他们截了人,然后四散一逃,不就结了?”

赵长安哭笑不得:“你想让他们犯劫囚的重罪呀?若真依了你的这条‘妙计’,那不但七人和他们的家眷全活不成,就连宁致远和四海会也会有覆顶之灾!”晏荷影疑心他是危言耸听:“哦?”

赵长安捺下性子,接着解释:“刚才我已经说过了,他们十恶不赦,凡有相助勾连者,一体治罪。皇上本就对帮派门会有极深的成见,宁致远要再劫走了钦犯,那祸可就闯大了。不怕他是武林第一大帮,只要一道圣谕,十万禁军围剿,到那时候,就不是七条人命的事了,真要弄到那般地步,就是一场浩劫!”他不禁想起,从前皇帝曾以何等残酷凌厉的手段,惩处那些拂逆圣意的人,禁不住激灵灵打了个寒战:“若要劫人犯,那就不须晏姑娘和宁致远帮忙了,我另想法子去。”

晏荷影见他顷刻间面白唇青,显是被骇着了。且不须细想,他的筹划显然也比自己这个冒失莽撞的主意要高明得多,虽然也麻烦得多,忙道:“好吧,我就再信你这一回,去把宁致远请到东京来帮你救人。”听她终于答应了,赵长安舒了一口气,自觉就是当年与血王苗绝天血战数日数夜,也没有此刻跟她的这一番谈话来得累人。

这时,忽听守夜的太监在窗外轻唤:“千岁爷,该上朝了。”

“咦?我们已经说了半夜了?”虽与他筹划商议了半夜,奇怪的是,晏荷影却没有丝毫的倦意:“可不是,就这么聊了半夜!”

赵长安歉疚了:“晏姑娘,对不住,我竟说得忘了时辰。”晏荷影注视他,不知为何,那久已远逝的柔情蜜意瞬间又注满了心头,不觉对他微微一笑:“不怪你,我也聊得忘了时辰。”

那明妍动人的笑容,立刻在他心里掀起了万丈波澜。他转头,强自抑制沸水般的心情,淡淡地道:“事不宜迟,等我早朝回来,就开始办事吧!”晏荷影痴望他的侧影,犹豫再三,方道:“要是这次,真的能把那七个人救出来,那……兴许,那些事,真的都不是你干的,传世玉章,也不是你……偷换的。”

赵长安嘴角往上翘了翘:“哦?晏姑娘怎能如此轻率?轻易地相信一个人,也轻易地怀疑一个人?”

午后,刚刚饭罢,正是日长人初困之时,从御街南头,驰来一辆帷帘低垂的马车,车旁有十几名侍卫随侍。皇城京都,天子脚下,百姓们早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