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部分 (第1/4页)

鲜卑等蛮夷灭了不知道多少回了。

郭图接着说道:“京畿三辅、天子脚下,百姓充实。士族殷富,就算攻不下洛阳城,周边城镇亦颇多粮草资财,足可供给八百流寇军资所需,大头领可谴大将率一支精骑,大张旗鼓佯攻洛阳,待朝廷大军云集洛阳之时,我军主力再沿洛水而下,过三崤山,必然一路无阻!至此,有两条路线可以选择,一走山南,过青泥隘口,二走华阴道,连克函谷、潼关二关,尔后长驱直入关中,则凉州近在咫尺,八百流寇从此龙入大海,朝廷再莫奈何~~”

马跃目光阴沉,即没有认可郭图地建议,也没有反对。颇有些莫测高深地意味。

郭图心头惴然,接着说道:“不过要想完美地实现这个计划,有件事情至关重要。”

马跃问道:“何事?”

郭图道:“需一员大将引精兵一支,牢牢扼住虎牢关,十日之内。绝不能让朱隽、皇甫嵩两路精兵破关而入!十日之后。我军已经远在关中,就算朱隽、皇甫嵩两路大军破关而入。亦是鞭长莫及了。”

“朱隽、皇甫嵩?”马跃阴恻恻地一笑。冷然道,“两人虽是名将,麾下精兵亦堪称百战之师,却已经不足为惧。颖川一战后,自然有人帮我们收拾两人。”

郭图神色一动,恍然道:“大头领是说十常侍?”

马跃嘿嘿一笑,说道:“不过~~公则说地对。虎牢关地确需要派精兵驻守。就算换了别人率领朱隽、皇甫嵩手下这两支精兵,对八百流寇仍是致命威胁,因此,绝不能让这两支精兵在十日之内叩关而入。”

郭图拱手道:“大头领英明。”

马跃冰冷地目光扫视帐中诸将一圈。沉声道:“何人敢守虎牢?”

高顺铿然踏前一步,大声道:“末将愿守。”

“好!”马跃厉声道,“可领本部精兵一千(原高顺所部两千余颖川贼寇,前后两战止剩一千精兵。回救长社、击破汉军时,战死地大多是马术不精之颖川贼寇,原八百流寇伤亡极小),扼守虎牢关,旬日之内,绝不可让颖川汉军越雷池半步!”

高顺铿然抱拳。大声道:“遵命。”

“旬日之后,可视战况自行去留,可仍旧据守虎牢关,亦可弃关而去、与大队人马会合,本大头领与你军马五百匹,以备不时之需。”

高顺道:“多谢大头领。”

马跃又道:“裴元绍、周仓听令!”

裴元绍与周仓二人同时踏前一步,昂然道:“在。”

“各引精骑五百(原流寇轻骑仍有千余人),号称精骑三千,沿洛水北岸大张旗鼓而进,摆出进攻洛阳地架势。尽量把声势造大。”

“遵命!”

“廖化听令。”

“在。”

“引轻骑一千(廖化所部六千余颖川贼寇,迄今止剩千人)。随本大头领沿洛水之南,直取宜阳。”

廖化铿然道:“遵命。”

马跃站身起来,沉声道:“全军明日三更造饭,五更起兵!”

……

皇宫,张让住处。

郭胜在门外左右张望半天,确定没人偷听,才闪身进了秘室。秘室里,张让、赵忠、夏恽、孙璋、毕岚、栗嵩、高望、张恭、韩里、宋典、蹙硕等宦官早已聚齐。此十二人皆为中常侍,人称“十常侍”。

蹙硕向张让道:“张公,大家伙都已经齐了。您现在总可以说说了,究竟是什么要紧事,非要半夜三更召集大家秘议?”

张让阴恻恻地说道:“诸公,刚刚得到颖川急报,朱隽、皇甫嵩、袁术、曹操四路大军近三万精兵铁壁合围,竟被八百流寇突围而去,东郡太守曹操率军追击、于半路设伏。反为八百流寇所败,几乎全军覆灭,为了此事,曹操几乎与朱隽、皇甫嵩反目成仇。”

曹操乃宦官曹腾之孙,与已故中常侍曹节颇为亲近,中军校尉蹙硕对曹操颇有印象,闻听曹操兵败不由心头一动,说道:“张公,这倒是个机会,朱隽、皇甫嵩皆为何屠户心腹,曹操与之闹翻,必不见容于何屠户,何不引为外援?”

高望与曹操祖父、宦官曹腾颇有交情,附和道:“蹙公此言甚善。”

张让道:“此事容后再议,今朱隽、皇甫嵩督师不力,被八百流寇突围而去,罪责难逃!正好借此机会上奏天子,将两人解送回京治罪,并趁机夺了两人兵权!则何进手中再无一兵一卒,虽有袁术、袁绍为外援,亦无能为矣。”

赵忠道:“张公所言极是,此天赐良机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