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部分 (第1/4页)

马跃道:“此话怎讲?”

沮授道:“主公若是只想偏安一隅、称雄河套,主公所创之分封百户制足矣。”

马跃道:“本将军若想南寇京畿、三辅,席卷中原呢?”

沮授道:“主公若想南寇京畿、三辅,入主中原,只靠分封百户制只怕是很难成事,百户制可以有效地治理游牧种族,替主公维持一支能征善战地骑军,却很难治理汉人百姓,主公若想河套钱粮丰茂、民生繁荣,还是得靠郡县制。”

马跃与贾诩对视一眼,苦笑道:“则注有所不知,本将军麾下多有虎狼之士,独缺士人学子,郡县制诚然不错,可本将军上哪去找这许多太守、县令?”

沮授道:“眼下主公治下人口不多,也就中原一县之口,仅授一人足矣。”

马跃忽然说道:“倒是有个人可以帮助则注,此人姓官名宁,表字幼安,北海名士,只可惜生性固执,不愿在本将军帐下出仕,则注若是有暇,不妨劝一劝他,就当是为了天下苍生的福祉吧。”

沮授无奈道:“授~~命。”

马跃又向贾诩道:“文和,秦胡已然平定,我军也算在河套站稳了脚跟,河套战略总算实现了第二步!再接下来,就该攻略漠北的鲜卑人了,前次出征之前,原本想一把火烧了漠北草原,不过结果不太如意,这大火终究没能烧起来。”

火烧草原?

沮授虽然神色震惊,可眸子里并没有多少不忍之色。

毕竟当时的汉人还是相当排外的,根深蒂固的观念就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就算是已经附汉的乌桓、南匈奴各族,汉人也常常抱以戒心,不敢稍有放松。还有大汉朝地许多戎边将领出身世家,自幼饱读圣贤之书,深知仁义道德、礼义廉耻,可屠杀起胡人来,却丝毫不比马屠夫手软。

……

晋阳效外,韩馥大帐。

韩馥冷笑道:“看来丁原是被马跃打怕了!如此良机,竟然不愿出兵。”

袁绍道:“不出兵便不出兵,丁原自己都不热心,我们还凑什么热闹?反正马屠夫在河套站稳脚跟之后,第一个拿来开刀的肯定是他丁原,冀州和河套中间隔着个并州,马屠夫再厉害,这屠刀三年五载也还架不到大人头上。”

韩馥点了点头,向张郃道:“传令下去,大军即日开拔、回师邺城。”

张郃抱拳道:“遵命。”

第二卷 八百流寇起狼烟

第166章 西凉猛将马腾

中平三年(公元186年)十月,马跃挟裹十万秦胡百姓以及万余秦胡降兵回师美稷,随着秦胡的灭亡,马跃正式占据河套、成为河套草原的实际统治者。

随着冬天的到来,一场大雪封冻了整个河套,以及大漠草原,马跃军终于迎来了最为平静的一个冬天,马跃一边密切关注着朝廷以及并、凉数州的动静,一边紧锣密鼓地准备着来年开春对鲜卑人的战争。

北伐鲜卑是既定的战略,要想进兵中原,就必须首先解除后顾之忧,鲜卑人一日不灭,马跃就一日无法南下,或者展开对周边并、凉诸州的攻略。

当马跃休养生息、准备来年与鲜卑人决战时,朝廷和别的军阀也没有闲着。

在军师李儒的协助下,护羌中郎将董卓终于完成了对烧当、勒姐、先零、白马诸羌的征服,在董卓恩威并施的策略下,诸羌纷纷臣服,到了年尾,董卓已经组建起一支兵力多达六万的汉羌混合大军。

这支军队全部由羌民以及胡化了的汉民组成,边塞地区极度恶劣的生存条件铸就了这支军队吃苦耐劳、不畏伤亡的凶悍作风,随着这支汉羌混和大军的壮大,护羌中郎将董卓的实力也迅速强大起来,成为汉末地方最为强大的军阀。

中平四年正月,忧心冲冲的汉灵帝为了挑起北方各大军阀之间的混战、削弱地方实力,正式下诏重置朔州,并任丁原为朔州牧。马跃调任凉州刺史,耿鄙改任护羌中郎将,董卓为冀州刺史,韩馥为并州牧。

接到诏令之后,五大军阀果然不予理会,全都赖在原来治所不肯走马上任。

不过到了二月中旬,董卓采纳了军师李儒的建议,忽然率两万精兵向东进发,对外扬言奉旨前往冀州赴任,可大军到了河东之后。却发动突然袭击、一举攻占了河东郡治安邑,河东太守杨奉率部投降。

……

洛阳。北宫。

“太嚣张了!”汉灵帝一掌狠狠地拍击在御案上,龙颜大怒道。“董卓这是想要干什么?既不回师陇西,也不继续进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