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部分 (第1/4页)

卫蘅有心为王茹说几句话,可是她这个嫂嫂也的确太想不开了,虽然夫妻之情不深,但是卫杨也确实没有做出什么戳王茹心窝子的事情,只是可惜两个人,其实都不算错,错就错在不该成夫妻。

卫峻也知道何氏的心结,她心底没少为这桩亲事后悔,便开口岔开了话题,对着卫栎道:“你虽然考中了庶吉士,切不可骄妄,你要学的还多着,三年后若是能留馆,那才是最好。”

卫栎点了点头,“父亲请放心。”

卫栎的话不多,但性子沉稳有余,变通不足,卫峻心底微微叹息。

卫峻能考中庶吉士,入文渊阁读书,可真是大大地让何氏长了脸,只是卫栎的性子闷,何氏怕卫峻提起话头就止不住,大过节的让卫栎不开心,便赶紧道:“今日我怎么看见陆三郎也在皇爷的看台上?”

虽然陆湛点了探花,授翰林院编修,但按理也没有理由随侍皇帝身边。

卫峻道:“上个月皇爷让他兼了内阁诰敕房舍人,虽然中书舍人的品阶不如翰林院编修,可胜在能随侍皇爷身边。

内阁诰敕房舍人掌书办文官诰敕,翻译敕书,并外国文书、揭帖,兵部纪功、勘合底簿等。虽然没什么权柄,但是能常待在皇帝身边,皇帝的一举一动都在他心里,在皇帝跟前也说得上话,职位虽然不高,可就是阁臣也不敢轻易得罪他们。

不过大夏朝的中书舍人地位已经远远不及前朝,中书舍人因为没有权柄,又在皇帝跟前伺候,多有媚上之人,在穆宗时富贵子弟甚至可以捐一个中书舍人,不过那种舍人也只是挂名而已,并不在皇帝身边伺候。

“他成日跟在皇爷身边,吟诗作赋,陪皇爷游西苑,我看也没什么作为,可惜了他大好的才华。”卫栎道。

卫峻暗自摇头,“你以为当今皇爷是什么人?”永和帝虽然践位不过十一年,但是如今已经是四十几岁的人了,雄才大略,英睿果决,可不是什么人都能跟在他身边的。

卫栎还年轻,不知道永和帝的性子,但是卫峻可是已经摸入了门,英睿果决,就难免刚愎,伴君如伴虎,没有三板斧,这中书舍人可不是那么好当的。“你以为陆子澄就不知道外头是怎么议论中书舍人的?但是人家拿得起放得下,在一职就为其事,能屈能伸,你瞧着吧,此子大有前途,而且我猜他这中书舍人不会做太久就会另有大用。”

卫栎有些不信。

卫峻又道:“我朝虽然有海禁之制,但是这两年沿海商人私下同西洋的贸易几乎已经成了公开的事实,当地为了赋税,对这件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朝中已经有人看到这一块儿了,都在提市舶司的事情。若是顺利,这两年这件事就该安排下来了,你别忘了陆子澄这个中书舍人,还负责翻译外国文字,若是他没这个本事,也兼不了中书舍人。”

卫栎有些惊讶,“他还会外国文字?”

“听说是他出门游历的那几年学到的。此子眼界阔大,心机又深,你同他多学学吧。”卫峻道。

卫峻和卫栎两父子说话的时候,何氏还有葛氏以及卫蘅都是插不了嘴的,卫蘅却是没想到,她爹爹对陆湛的评价那样高。

而在卫蘅眼里,陆湛根本就是表里不一,当佞臣什么的肯定是手到擒来。

端午节,阖家一起吃饭,所以卫峻和卫栎的谈话也不深入,等小丫头来请时,就去了老太太的瑞云堂用饭。

晚上卫峻多喝了几杯酒,被何氏参扶着回了兰义堂,梳洗后躺在床上,将何氏拉到怀里道:“珠珠儿年纪也不小了,你若是看着合适的人,我看先把她的亲事定下来也好,咱们家的女儿,不用等什么结业礼。”

何氏紧张地望着卫峻道:“是不是魏王他……”

卫峻道:“吏部左侍郎叶大人马上要致仕了,皇爷让内阁推荐继任的人选,高大人提了我。”

尽管卫峻如今已经是三品大员,而吏部左侍郎也是三品,可是这三品和三品之间差别可就大了,吏部掌天下文官的任选,吏部尚书更是被叫做天官,可见其权柄之重。而如今的吏部尚书高大人是内阁大学士,兼领吏部事而已,实际上在吏部做主的,就是吏部左侍郎。这样的肥缺人人都想要,卫峻当然也想。

魏王现在向卫峻示好,若是卫峻成了吏部左侍郎,他就算是中奖,就算卫峻不成,那他也没什么损失。至于卫蘅,则是可有可无的纽带,魏王觉得卫蘅的名声在花灯节时就算毁了,即使有缘觉老和尚背书也挽回不了多少,而他能给卫蘅一个侧妃的位分,也算是给卫峻恩典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