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页)

第一章·概 述(1)

《浅谈写作》

——听李秋菊博士写作课(心得)

彭城奔牛编写

一、概述

写作、对于现代人来说并不陌生,比如在纸媒在网络上写小说、写诗、编故事……

自从文学以歌谣、传说之类的形式诞生以来,文学在人类的历史中就从来没有中断过——哪怕是洪水滔天,哪怕是*窒息一切之时。只要生命延续,生活延续,人类就会把故事一直讲下去。把情感不断地抒发、表达出来。这、就需要写作和文学。

有人认为,文学是人类满足精神需要的一种方式。有人认为,文学是有感情的历史,文学是人学。当代著名作家赵本夫说:“就象痒和痛,人们总是无法用语言来严格区分,它只能是自己感受。文学也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

一般来讲,文学是用语言文字塑造形象,用语言艺术反应社会生活,表达人的思想感情,个人感受,独立思考等方面的东西,又称之为语言艺术。在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曾将文学分为韵文和散文两大类。现代,我们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影视文学等体裁。其中,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并称为四大文学体裁,在各种体裁中又有多种样式。

尽管今天我们已经发展到了信息社会,各种技术手段能够为我们无限量地提供咨询和娱乐,但是,人们仍以阅读为乐。这就是文学的魅力所在。在探究心灵和人性方面,在摹写人类的生存状态方面,在张扬想象力方面,在文明的传承与塑造方面,没有任何一种文艺样式的能力在文学之上。文学的生命力即远古又蓬勃……

社会人生是文学的母体,离开社会人生,一个作家很难写出好的作品来。做为一个作家必须认真生活,入山得山,入水得水。

写作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其实说的就是社会人生对作家的重要性。

写作要深入生活认真观察,要有一双敏锐善于发现的眼睛。要用心去感受,去发现。要学而知之,困而知之。要有清醒的头脑,要善于用耳朵去倾听。要有一双勤劳的手,要多写,多练,把眼前的生活感受切切实实收集、记录下来。

要知道“一句话,从一个少年的口中说出,和从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口中说出,其含义是不一样的。”

据说俄国作家高尔基、安德列耶夫和布宁,在那不勒斯一家饭馆玩过一个游戏。他们规定:看见一个人进来,限定在三分钟内观察分析此人,然后把看法说出。高尔基说;他是一个脸色苍白的人,身上穿的是深色西服,还长着一双细长的、发红的手。安德列耶夫只是胡诌一通,连西服的颜色都没有看出来。布宁观察最精细;从那人的服饰到带小点的领带,以及小手指的指甲有些不正常,头上的一个小癞子都详细地描写出来。并最后推测出;他是一个骗子。

可见,做为一个作家在无论在观察细致方面,还是在描写生动、收集积累创作素材方面都是最高明的。

彭城奔牛曾经写过一首小诗《写诗就象做板凳》站在木匠的角度调侃比喻,收集积累创作素材的重要性。如:

写诗就象做板凳

彭城奔牛

木匠说

写诗就象做板凳

大材大用

小材小用

剩下的边角料

也不能扔

收集起来做板凳

第一章·概 述(2)

《浅谈写作》彭城奔牛编写

写作不是做学问,不是记流水帐,不是发公文,不是民间讲话。既要贵在真实,有独特的审视,独特的见解,又要有升华,提炼。要把真善美,把作者的真实感情写进去。要善于表达,用真实去打动读者。

鲁迅先生在作文秘诀中讲过“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就是这个意思。叶圣陶也说过:“说话作文必须老实,又必须说得明白,写得明白,如果说虚假的话,写违心之论,那就是不道德。如果说这些不明不白的话,词不达意,人家没法领会你的意思,说就等于白说,写就等于白写。”《在“外空探索”作文比赛发奖会上的讲话》

写作一定要用心去写,要动之于情。要拓宽思路。要有生活基础。如果闭门造车,勉强写,硬写。写出的文章必然枯燥无味,必然矫揉造作,无病呻吟,这是写作之大忌。也是让读者闻之作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