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1/4页)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欋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第六章·写作的表达方式(描述与论说)(7)

《浅谈写作》彭城奔牛编写

(2)显示背景,交代环境

小说中常用,通过活动的人物,背景交代故事的时间、地点、特征、气氛。

如鲁迅的小说《药》中对刑场的描写,是点出时代。通过兵“衣服前后的一个大白圆圈”,“号衣⑶上暗红的镶边”。点出事情发生在清代。

没有多久,又见几个兵,在那边走动;衣服前后的一个大白圆圈,远地里也看得清楚,走过面前的,并且看出号衣⑶上暗红的镶边。——一阵脚步声响,一眨眼,已经拥过了一大簇人。那三三两两的人,也忽然合作一堆,潮一般向前进;将到丁字街口,便突然立住,簇成一个半圆。

方志敏《可爱的中国》中的描写则重点是点明地点——优待号囚室。真实、准确,把时间地点结合起来写。

这是一间囚室。

这间囚室,四壁都用白纸裱糊过,虽过时已久,裱纸变了黯黄色,有几处漏雨的地方,并起了大块的黑色斑点;但有日光照射进来,或是强光的电灯亮了,这室内仍显得洁白耀目。对天空开了两道玻璃窗,光线空气都不算坏。对准窗子,在室中靠石壁放着一张黑漆色长方书桌,桌上摆了几本厚书和墨盒茶盅。桌边放着一把锯短了脚的矮竹椅;接着竹椅背后,就是一张铁床;床上铺着灰色军毯,一床粗布棉被,折叠了三层,整齐的摆在床的里沿。在这室的里面一角,有一只未漆的未盖的白木箱摆着,木箱里另有一只马桶躲藏在里面,日夜张开着口,承受这室内囚人每日排泄下来的秽物。在白木箱前面的靠壁处,放着一只蓝磁的痰盂,它象与马桶比赛似的,也是日夜张开着口,承受室内囚人吐出来的痰涕与丢下去的橘皮蔗渣和纸屑。骤然跑进这间房来,若不是看到那只刺目的很不雅观的白方木箱,以及坐在桌边那个钉着铁镣一望而知为囚人的祥松,或者你会认为这不是一间囚室,而是一间书室了。

如《风波》中开头的写景,是通过“花脚蚊子在下面哼着飞舞”交代夏天枯热的傍晚,写出气氛。点明时间、地点。

临河的土场上,太阳渐渐的收了他通黄的光线了。场边靠河的乌桕树叶,干巴巴的才喘过气来,

几个花脚蚊子在下面哼着飞舞。面河的农家的烟突里,逐渐减少了炊烟,女人孩子们都在自己门口的

土场上波些水,放下小桌子和矮凳;人知道,这已经是晚饭的时候了。

峻青的小说《党员登记表》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气氛的例子:

暴风雪在飞扬着……

一九四三年的海莱山区,颤栗在凛冽的寒冬里。

风卷着雪花,狂暴地扫荡着山野、村庄,摇撼着古树的躯干,撞开了人家的门窗,把破屋子上的茅草大把大把地撕下来向空中扬去,把冷森森的雪花撒进了人家的屋子里,并且在光秃秃的树梢上怪声地怒吼着、咆哮着,仿佛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它的驯顺的奴隶,它可以任意地蹂躏他们,毁灭他们……

(3)刻划人物

通过对陈设的描写,起到刻划人物思想、性格、好恶。《死魂灵》中对地主泼留希金的屋里有大幅描写,就属于这个范畴,通过那些不值钱的,捡来的东西,来刻划地主泼留希金的贪婪、吝啬。这里引用一个片段供大家欣赏:

天花板中央挂一个烛台,套着麻布袋,灰尘蒙得很厚,至于仿佛是蚕茧。屋子的一角上,躺着一堆东西:这都是粗货,不配放在桌上的。但究竟是些什么东西呢——却很不容易辨别;因为那上面积着极厚的尘埃,只要谁出手去一碰,就会很象戴上一只手套。从这堆垃圾中,极分明的显露出来的唯一的物件,是:一个破掉的木铲,一块旧的鞋后跟。

(4)推动情节的发展

环境的变化暗示了事件情节的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