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部分 (第1/4页)

突然门口有侍卫进来,汇报道:“太守,刺史,军部那边下令要修城墙。”

“修城墙?”

闵少顷和马峰对望一眼,看起来这柴驸马还真准备在徐州城做长期战斗,刚来徐州城,还没立稳脚跟就准备修城墙了。

说是修,其实动用的还是当地的民夫,事实上当地的民夫也一直在修城墙。

“他准备怎么修?”

马峰问了一句,那侍卫一脸难色,显然马峰的问题已经超出了他所知的范围。

“走,去问问。”

闵少顷和马峰一起去拜见了柴锦,此时的柴锦正一本正经地看徐州城的城防图,认真的令闵少顷和马峰觉得有些过分,盯着小半个时辰一动不动,还以为他睡着了,走上前仔细一看,柴锦还真是在悉心打量地图上的每一个细节。

“柴驸马,到底这城墙怎么修?”

柴锦一脸的茫然,看看闵少顷,再看看马峰,苦着脸问道:“修城墙,就是那么修,有何说道?”

马峰语气不善道:“总该说明修哪边的,然后是加高还是加固,一些细节总要落实了才能修!”

“哦,反正四面城墙都要修。就先修……西面的吧。加高一些,再加固一些,就这么多,差不多了。”

马峰和闵少顷对望一眼,不明白为何要从西面开始修,马峰也将这问题问了出来。

“柴将军,西城墙并非淮军进攻的主方向,为何不先修南边的?”

柴锦嘴笨,想到什么也说不出来,嘀咕了半晌后说道:“就是……西面。”

马峰和闵少顷的脸色都不太好看,既然讨逆大元帅说要修城墙,还指明了从西面开始,他们就要照办。走在路上,马峰抱怨道:“有这样昏聩的将军,朝廷焉有与淮王一战的资格?”

闵少顷若有所思道:“至少他是个务实的将军。”

这柴驸马虽然愚笨,但的确如闵少顷说的很务实,来到徐州城就开始指挥着下面修城墙。监工那边也一律是官兵,修城墙的也没完全征调民夫,兵士也拿起砖头铲子,亲自上城墙修葺。这点令马峰都感觉意外。

“出能上阵杀敌,退能当瓦匠修墙。这些兵,还真有点意思。”

徐州城的平静生活一直持续到冬月初二,眼看着冬天快要到来,雪期也临近了。

就在冬月初二这天,西面城墙修的差不多,工匠们准备换下一面墙修,外面战鼓雷雷,淮军重新集结过来,完成了对徐州城的合围。(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七章 讨逆大元帅的制敌绝招(中)

眼看要入冬,徐州城缺兵少粮,过冬的衣物和棉被也极为缺乏,本来徐州太守闵少顷还指望着休战能休到来年的开春,等春暖花开这场仗打起来也就没那么艰苦了,可没想到这么快淮军就又重新展开围城战。

淮王在冬月初一自封为天子,在淮地自立为帝,改国号为隆元,意为昌隆的元年。同时将淮地的官吏多有提拔,原本的淮相孟褚良一跃成为国相。然后淮王便以天子的名义,发布了第二道檄文“顺天命诏”,称新皇苏彦为伪皇帝,出兵讨伐。

配合着军事行动,定王等其他藩王也作出了回应,都奉淮王为天下的正主,愿意出兵助君主平定天下,定王声称出兵三十万,靖王声称出兵二十万,蜀王称出兵十五万,除了这三家大的藩王,其他的藩王和藩主也各有出兵,规模从几千到几万不等。

虽然叫嚷的凶,但明眼人也知道各家藩主只是做表面工夫,作出兵之举象征意义更大,淮王能否夺得天下还要看淮军跟朝廷军的对抗结果。

紧接着徐州之战再一次打响。

淮军之前的撤军并未将原本所占的城池交出来,朝廷也没办法对失陷的城池完成接收,因而这次淮军出兵自江北而出,困城近乎是在一下午的时间内完成的。当徐州被困的消息传到新皇那里,闵少顷以为新皇会大惊失措马上召集亲随开溜,没想到新皇擦了擦因风寒流出的鼻涕,支吾道:“来就来呗。总之刘将军没回来。朕哪都不去!”

闵少顷再次惊呆了。这朝廷自新皇至下,一个个全都是怪胎,现在徐州城被困,城破也只在旦夕之间,这新皇何来的自信这般有恃无恐?

闵少顷急忙提醒道:“皇上,那可是淮军的主力啊!”

“朕知道那是淮军的主力,我们不一样也是主力吗?主力对主力,而且有这么多兵。守个城应该没问题。刘将军说过,要攻陷徐州城这样的大城市,至少要三五万的兵力,还要在辎重充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