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部分 (第1/4页)

“葫芦,你干嘛?”刘愈看着情绪激动的柴锦问道。

柴锦跪在台阶上,哀求道:“刘兄,你说过,如果我按照你说的做事,我就会迎娶凌家小姐进门,我现在做了啊……可碧儿她却要死,要不我不娶凌家小姐了,你放了碧儿她吧……”

此时正值军事政变成功,该论功论罪该定立军国大事的时候,柴锦居然跑来跟刘愈儿女情长的谈条件,如果被人知道柴锦这般举动,非被外人笑掉大牙。刘愈抬头看了台阶下不远处的苏碧一眼,此时苏碧也有几分好奇望着柴锦,见到刘愈目视过去,只是与刘愈对视一眼,便重新将目光侧到旁处不加理会。

“起来,回头再说。”刘愈对柴锦说了一句,马上迎上来汇报情况的将领。

此时经过半宿的平息,长安城各处的局势已经基本稳定下来,内城门和外城门都已经被新军接管,而唯一比较麻烦的还是南长安大营的抵抗,现在大规模抵抗虽已平息,但南长安大营的一些散兵逃窜到外城各处,伙同一些浑水摸鱼的混混在城中烧杀抢掠。

这些兵被逼上绝路,在往流寇的方向发展。

“关闭城门,城中戒严三日。”刘愈对军将下了命令,转而对看守苏碧的侍卫道,“将她押进来!”

“呸!你个逆贼,放开我……”

苏碧虽然现在恨不能啖刘愈的肉,但此时她已经是阶下囚,由不得她自己来选择。被五花大绑,就算是她不愿,还是被人架进了雅前殿。

而此时,正月初六的曙光也终于来临。(未完待续。。)

第四百五十二章 天无二日,国无二主(五)

正月初六辰时初,天已明,皇宫里依旧只有兵甲穿梭的身影,不见太监和宫女,也不见朝臣的来回走动。在峰翠宫里的大臣也在焦急等待着消息。

正辰时,雅前殿那边终于有了消息。御林军左统领张麟护送着一名小太监到峰翠宫来传旨,召见左相蓝和及礼部尚书黄程,这令文臣和武将很惊讶,因为这次传召是以皇帝谕令的方式,但是哪个皇帝他们就不得而知。

谁也不知道现如今到底是否定下继位人选的问题。没人相信现在叛乱已经平息,因为峰翠宫外四下游走的并非御林军,而是昨夜杀进皇宫的叛军,到现在也未退。

御林军左统领张麟是蓝和儿子蓝景的老部下,因而两人有些交情,蓝和领完旨令,凑上前低声问道:“可是皇上传召?”

“正是。”张麟回了一声。

蓝和还想问清楚一些,但见张麟脸上复杂的神情,他不再相问,现在问什么已经无济于事。要知道什么事情去雅前殿一趟自然就会知晓。

“麻烦张左统领和这位公公引路。”

蓝和与黄程出了峰翠宫,宫门并未关上,而是来了一群兵甲,将正殿里包围起来。大臣们很紧张,又不清楚外面到底是什么情况,此时他们也只能小声议论,纷纷猜测现在皇宫到底谁是主事人,有认为是刘愈的,更多的人认为是花集安。相比于刘愈,这些文臣和武将对花集安更加忌惮一些,毕竟刘愈是定国侯府的官家公子出身。又在朝堂上做过官独揽过大权。至少不会太为难一些与此事无关的大臣。如果是花集安掌权。那这些文臣和武将就比较危险,一次大的清洗是免不了的,别说革职丢官,能保住命就是好的。

峰翠宫里议论声未停,御林军左统领张麟去而复返,张麟这次带来的并不是传旨的公公,而是他本人亲自带着皇帝的诏书前来,峰翠宫也彻底安静下来。只见张麟进门。至玉阶之上,宣读诏书:“今日午朝,百官恭迎。”

百官们面面相觑,正月初六并非是午朝之日,而在今天举行午朝,那意义也非同一般,应该是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只等宣布了。这次皇帝并非是从峰翠宫的侧殿上玉阶,而是要从正门进,通常这是举行大型仪式时才会有。还需要百官恭迎,这莫非是要恭迎新皇登基?

官员们带着复杂的情感走出峰翠宫大门。各自凑成簇立在丹墀上等候,其实也是在眺望雅前殿的方向,但除了不时走过的新军士兵,什么都看不到。而此时太阳已经升到东南半空,这已经是日上三竿,快到午朝时间了。

在峰翠宫的文臣和武将中,现在被搭讪最多的是户部尚书李延年,他虽然只是一个文臣,但他女儿却是刘愈的“外宅”,这在高层官员当中已经不算秘密。如果这次走来的是穿着龙袍的刘愈,那转眼李延年就将是国丈,这时候大臣们不上前问问话,顺带巴结一下联络一下感情回头可就没机会了。

但等到正主到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