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1/4页)

她在回来的路上从丫环的口中,得知李贺的姓名及在药王庙街救人的事。正心神不属,情思神往之际。就被自己母亲兜头泼了盆冷水。

她骨子里的骄傲,容不得被人轻贱。哪怕是自家祖父也不行。

对门外候着嬷嬷问道:“祖父在哪?带我去见他老人家。”

这时四妹润雨带着丫环,兴冲冲地拿了张诗稿进来了。刚准备献宝,就被屋内的气氛惊呆了。

怔怔问道:“大伯娘、姐姐,您们这是怎么了?”

裴润菲深吸一口气,冷声道:“怎么一点规矩都没有,你手里拿的什么?”

润雨今年不过十三,正童心未去之年。哪会因伯娘和姐姐的气色而往心里去。

忙献宝道:“你猜我拿的是谁的诗句?是祖父刚请人抄来的。”

见姐姐脸色一点都没缓和的迹象,忙接道:“是昌谷才子李贺,下午为韩大人现场题写的诗句。祖父也在场呢!叔伯和哥哥们,都夸这诗是传世名作。姐姐,你快帮我看看,我有些地方不懂。”

“谁的诗?快给我。”

裴润菲一把抢过堂妹手中的诗稿,仔细地看了起来。将要去找祖父理论一事丢到脑后。

母亲刘氏气道:“有什么好看的?一个穷书生正事不会,就会吟几句酸诗哄弄世人。还不快去找你祖父去。”

裴润菲猛地反应过来,颤声道:“祖父要将我嫁给谁?就是这个李贺吗?”

“不是他还能有谁?你祖父就被他这几首破诗给迷住了。会作诗有什么了不起的,又不能当饭吃。”

大夫人刘氏颇有些气急败坏,对一向尊敬的公公也有了微词。

这时,嬷嬷进来低声禀报道:“老公爷和老夫人还在正房吵嘴呢!小姐这会过去,会不会火上浇油?夫人,你要三思。”

刘氏不由地迟疑起来,忙看向女儿。见女儿看着诗稿,一脸喟叹,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忙大声地问了一句:“你祖父在你祖母那里,你还去不去?”

“去,我现在就去说个明白。省得祖父和祖母吵嘴。”

裴三小姐一说完,没让母亲看到自己的脸色。扭身出了绣房。

第二十章 长亭送

第二日一早,沈亚之主仆和高轩客栈的掌柜结算过银两。又和李贺主仆一起用过早饭。他们一行人正在客栈的大堂,等昨晚雇好的马车过来。

杨敬之带着一帮书生士子前来送行。这些书生士子都久闻李贺大名。相见之下,无不道仰慕之情。李贺几度谦辞,相互回礼之间,言谈甚欢。

杨敬之又为李贺、沈亚之介绍几位同僚好友,方长河和马思远等几位闻名洛阳的才子,纷纷与李贺、沈亚之称兄道弟。见李贺并不如传闻中倨傲,反而比一般士子更平易近人,且又爽朗磊落。众士子好感度直线上升。

杨敬之笑道:“恩师一早要上衙门,着茂孝前来送行。我和方兄及马贤弟是骑马过来的,将你们送至十里长亭再回。”

就在这时,雇佣的车夫苏五郎怏怏地赶着马车过来了。李贺和沈亚之忙向在此送行的其他士子书生,拱手作别。

他们一行人出了洛阳城的西城门,上了西去的官道。杨敬之等人骑马跟在马车一旁,向坐在马车里的沈亚之、李贺,传授起自己科举时的经验。还猜度起本次春闱的试题。众人谈论起来,逸兴横飞。路上颇不寂寞。

此时正值早春时节,路旁花木都微有绿意。远处青山含黛,路旁旷野吐新芽。官道上行人络绎不绝。不到一个时辰,就来到了十里长亭。长亭周边,遍植垂柳。柳丝掩映间,竟有人影攒动。

赶车的苏五郎见长亭边停了数辆马车,车旁还站了一些男女仆从。就提前勒住了马匹。

李贺和沈亚之都纷纷下车,和一路送到此地的杨敬之、方长河、马思远,一一拱手作别。依依之情,现于言表。

杨敬之拱手道:“王子安诗云,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为兄今天就不效仿前人,笑着送二位贤弟赴试。待贤弟们金榜题名、荣归故里,路经洛阳时,为兄为你们接风洗尘庆贺。”

沈亚之笑道:“下贤这次恐无缘及第,倒是长吉把握十足。茂孝兄尽管准备,下贤跟着沾沾荣光即可。”

我怕是比你回来的还早呢!李贺暗道。但当着友人不宜说扫兴的话,当即连连谦辞道谢。

正要转身上马车,就见前面走来一个管事模样的仆从。对他们拱手作揖,恭谨道:“小人打听一下。昌谷名士李贺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