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部分 (第1/4页)

也是状元公,怎么就相差这么大呢。这中间,会不会有水份呢。当然这个念头,一闪而过。

多年以后,温婉终于知道这中间的差别。只是知道的时候,他的反应,也只是笑笑而已。

有了祖父跟爹的对照,苏杨一个小小举人,自然是不算得什么。苏家现在只有一个嫡子一个嫡女,一个庶子两个庶女,庶子温婉没见过。但是那两个庶女,却是真的不怎么样。在豪门贵族,教导出来就算是庶女,那通身的气派也不是一般人能比拟的。可是舅公家里,却是明显分极了。苏扬就不说了,一等一的人才;真真性子柔绵,但是却并没有弱了大家闺秀的名头,规矩礼仪却是让人挑不出一丝的毛病出来的。那庶子温婉没见过,就不评论了。那两个庶女,大的骄奢跋扈,胆大如天,不分尊卑,小的暂时还看不出来。

在古代,至少在温婉所学的东西里面知道。在这个时代,女人是一个弱势群体。出嫁的女儿,都要靠着娘家才能在婆家站稳脚跟,再来才是靠着儿子。真颜竟然就这样明目张胆地欺负真真,如果让苏扬厌恶了她,以后嫁了人在婆家受了欺负,别想有人为她出头。而且姻亲姻亲,在京城里其实都是错综复杂的关系利益体,真真是嫡女,以后自然是要嫁高门大户。跟这样一个和善嫡女姐姐打好关系,以后对她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竟然没有一点头脑,就这样明晃晃地欺上门。

温婉透过这种种的迹象知道,她的表舅母,面上是一个贤惠慈善的妇人;骨子里,却是一个心胸狭窄容不了人的妇人。

第二卷 一一七:尚堂的亲事

一一七:尚堂的亲事

自从尚堂中举以后,很多人话里话外都有结亲的意思。你想啊,男子长相不错,才学也好,十五岁的孩子就考得了举人。妹妹又是有名的聚财童女,家里肯定也是有几十万两的家底。就算将来她出嫁,回带走大部分的产业。但只要稍微从指头缝里流出点,就够尚堂好活的了。而且这一年,从种种迹象表明,温婉郡主对这个过继来的哥哥非常慈善,两人关系也非常好。

以后自己的女儿嫁过去,尚堂早就分家出来,上无婆婆的刁难。温婉虽然好财,名声也被传得不怎么好,但是,也就五六年,就会嫁出去的。再者这几月,温婉的名声明显有回复的倾向。所以,很多真心疼女儿的,都打上了这个主意。至于说二老爷这个传奇,反正已经是过继了的,可以忽略不计。

那些个女人都想上门说亲,可是温婉对于不熟悉的人,向来是不让进大门的。至于帖子,如果不是有来往的人家,或者比她身份贵重的人家,基本到不了她眼前晃的。

进不了八井胡同的门,就进平家的门。平母是半瘫痪在床上,老国公爷一直在乡下庄子上过着悠闲的日子。平向诚连二老爷回来都不让人告诉他。至于国公爷夫妇,尚堂的婚事,他们只是伯父木,还由不得他们插手。他们也都是聪明的人,不会去做那讨人厌的事。

剩下的还有两个决定权的人。一个是平向熙,一个是安氏。安氏倒是想答应呢,可是她敢吗?要是这边她答应了,那边温婉不认帐,又给她搅和了,到时候丢脸那算是事小了,还得罪人。所以她就拾缀着平向熙去。可还等平向熙去呢,八井胡同那边就传来消息,说尚堂要等过了会试以后,再谈亲事。

这下,平向熙也没辙了。总不能自打嘴巴,说我女儿的话不算数。而且他是真心为着侄子好,不对,是为儿子好。他自己本人也觉得,要是能过会试,中了进士,到时候有了差事,也许会结门更好的亲。反正会试也就几个月,尚堂才十五岁,不急。

而且,从内心来讲,他其实还是有些害怕温婉这个女儿,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有些害怕,这几次下来,他可吃了不少的闷亏。跟温婉做对,他总倒霉,没占过一里银子钱的便宜,总是灰头土脸的。

可自从跟温婉的关系缓和了,日子也好过了不少。所以,他虽然仍然不喜欢温婉,也没再有安氏的挑唆,找温婉的麻烦。他现在就想着,还是离温婉远远的,大家都好。

安氏自从这事,那都是夹起尾巴做人的。好在两个丫鬟总帮着他说好话,平向熙虽然面上对她还过得去。但是从不在她屋子里过夜。要不是五房现在的两位少爷都是她生的,估计连脚跟都站不住了。

安氏心里暗恨,但也知道不能超之过急。心思全都转到平向熙身上去了,对温婉那边,自然也不大关注了。事实上,就算关注她也奈何不的。那八井胡同里花了大价钱,连个扫水丫鬟都买不通,让她白白浪费了好些银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