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部分 (第1/4页)

过来,杀一个少一个,也算也陛下分忧不是?”

李存瑁抓住机会,依然是拼命将脏水往刘辩身上泼,降低刘辩在鲜卑骑兵心目中的地位,形象。

“你这狗贼,便不怕发现了被治罪吗?”

“哈哈,治罪?都说了你们让陛下也够头疼了,陛下当然不会怪罪了,反而是暗令我们来多少杀多少。今天算你们好运,你们人多,怕是杀不完,我劝你们快滚吧,免得在这里送了性命。”李存瑁冷笑着挥了挥手,让鲜卑骑兵离开。

“将军,我早说刘辩信不过吧,你看他们不仅不接纳咱们,还暗令士兵屠杀南逃的兄弟!”

“就是,他们无故杀害兄弟们,我们可不能就这么算了!”

“在草原上咱们跟蒙古人也是拼命,今天碰到汉人欺负咱们,可不能忍了这口气。”

“依我看还是刘备厚道,咱们跟阎柔交情不错,不如去投他们去吧。”

阎柔有朋友在这军中,他们对于刘备的计划,多少有些了解,如今见得这种情况,依然是鼓动其首领对抗汉军,投靠刘备。

鲜卑首领怒发冲冠,沉声大喝道:“我尉迟恭真是瞎了眼,居然会相信刘辩仁慈的鬼话,还想率兵投靠于他。今日你们杀我兄弟,我必定跟他不死不休,便先收点利息,取了你的狗命。”

尉迟恭说罢,便一催胯下抱月乌龙驹,挥舞着手中的丈八精钢马槊,直奔李存瑁而来。

李存瑁本就为尉迟恭气势所摄,而且尉迟恭麾下玄甲精骑又人多势众,自然不敢与之交战,战马一催便调转马头逃走,留下士兵拦截尉迟恭。

骑兵在河谷便一字儿拍开,手持枪矛立阵拦截。

尉迟恭与秦琼乃是唐初猛将,二人并驱争先,实力不分轩轾。

但在系统的评价上面,尉迟恭却是要多出秦琼一点武力,这是为何?

秦琼作战勇猛,万军从中取敌将首级犹如探囊取物,而尉迟恭也是如此,不过在寻常百姓心中,秦琼的名气还要大于尉迟恭。

尉迟恭之所以能强于秦琼,是他的综合能力强于秦琼,力气,技巧,气势这些东西构成武力,秦琼许多地方于尉迟恭一样,但在防御方面,却要尉迟恭一筹。

历史上秦琼由于作战勇猛,时常受伤,身上的皮肤没有一块完整的。李世民继位之初,秦琼身体便多般不适,导致暗伤爆发,不久之后便病死了。

这也是为什么秦琼名气很大,但凌烟阁功臣排名,秦琼却屈居末位,而跟他名气相近的尉迟恭却排第七。除了尉迟恭是李世民心腹,参与了玄武门之变外,还有一个原因是秦琼死的早,尉迟恭活的长。

尉迟恭到李世民去死几年之后才去世,但二人同样作战勇猛,为何秦琼早年便暗伤爆发,不行英年早逝,而尉迟恭却活的好好的?

因为尉迟恭在战场之上善于防守,甚至史书上都特别记载,尉迟恭善于排除、避开长矛。每当单人匹马冲进敌阵,敌人的长矛一齐刺来,始终不能刺到他,他还能夺过敌人的长矛,回手刺杀敌人。

李渊三子齐王李元吉,并不像演义之中那样无能,相反李元吉十分勇猛,善于使用马槊。李元吉得知尉迟恭有这种本事,便与他本事,不过一会儿功夫,便被尉迟恭夺了三回兵器,可见尉迟恭武艺远在勇猛的李元吉之上。

尉迟恭纵马而来,面前的枪矛如林,但尉迟恭却毫不畏惧,嗤笑一声,丈八精钢马槊左右一勾。便将那密集的枪矛左右分开。战马疾驰而来,越过兵马杀入骑兵军中。

左冲右突之间,所向披靡,所到之处枪矛皆退,马下无一合之敌。

尉迟恭马快,很快便追赶上李存瑁,李存瑁见逃脱不掉,只得回马交战,等士兵聚拢过来,到时候再行逃脱。

李存瑁手持一杆长枪,回马与尉迟恭厮杀,尉迟恭只是躲避,却不使兵器格挡还击。

一连刺了几枪,皆被尉迟恭轻易躲开,李存瑁也渐渐心浮气躁,枪法没了分寸。在一枪刺来,又不中,李存瑁正欲抽枪还刺。却不防尉迟恭突然伸手而出,一把抓住了枪刃后边的枪杆部分。

犹如铁钳一般死死钳住长枪,李存瑁双手使劲,却无论如何也挣脱不开。尉迟恭突然手腕一转,对面的李存瑁手臂也自然随着长枪的转动而转动,手臂突然转动,自然吃痛,不自觉便松开了长枪。

李存瑁松开长枪之际,尉迟恭已然将长枪一转,枪头飞快刺向李存瑁。一枪正中其肩,李存瑁惊骇欲绝,连忙催马奔逃。好在四周心腹已然再次聚集起来,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