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部分 (第1/4页)

刘辩诏二人进入书房。

二人来到书房,行刘辩躬身行礼:“徐达,檀道济见过陛下!”

“不必多礼,请起!”刘辩右手虚扶,笑了笑,让二人如沐春风。二人放下拘谨,起身站到一边。

刘辩看着二人,心中非常高兴。

徐达是开明第一功臣,统兵能力不下岳飞,李靖等人。而檀道济则是兵书《三十六计》的作者,基本上行军打仗,将校们使用计策,都离不开这三十六计的范畴。

如今豫州刚刚平定,刘辩决定休养生息,但军事方面也不能耽误,如今也要准备谋划组建豫州兵团,等休养生息战略结束后,作为攻打扬州的主力之一。

刘辩例行公事,询问了二人兵法之中的道理,二人对答如流,也算做考核了。

考核完毕以后,刘辩说道:“如今赵光义已经覆灭,朕得到了豫州,徐州,兖州三地,江东暂时难以攻取,所以朕决定暂时休养生息。

但兵事却不能荒废,需要组建新的兵团,负责休养生息攻打江东之事。毕竟荆州兵马,冀州兵马不能长留豫州!青州兵团,也不能长留徐州!

你二人颇知兵法,不知对此事,有何建议!”

徐达沉吟一番,拱手说道:“陛下,想要组建兵团,就必须得想清楚如何攻打江东!所谓因地制宜,也是这个道理。”

刘辩笑道:“你们且说说,如何攻打江东呢?”

这时,檀道济拱手说道:“江东如今占据扬州全境,主要分为三个防线,其一为东部与徐州接壤的长江防线,其二为江北的庐江,九江二郡,孙策返回九江以后,高筑墙,广积粮,这是陆地防线。其三为与荆接壤的江夏郡,如今江夏郡在江东手中,孙策只需扼守江口,我军兵马就难以南下,这是江东的第三道防线。

我军要组建新的兵团,就必须根据江东的三道防线来组建。江东有三道防线,陛下这边,就应该有三个甚至四个兵团,负责攻打江东,以备不时之需。

首先,江夏方面,自有荆州兵团对付,这一路防线,我军不必去管。

如此陛下就要组建负责另外两道防线的兵团,一路在豫州,负责以后攻打扬州江北的庐江,九江二郡。一路在徐州,负责南下渡江,进军江东本土!”

第1133章任命文武

听了檀道济的分析,刘辩点头笑道:“不错,朕也是这么想的,新组建豫州,徐州兵团,负责以后攻打江东战事。你们认为,豫州兵团该如何组建呢?”

徐达拱手说道:“我管陛下各州,是组建都督府与刺史府,一文一武。不过在下认为,兖州不需要建立都督府,因为兖州身处内地,不会遭遇敌人的进攻,只需有两万常备兵力,负责维护治安即刻。

而豫州,则需要建立都督府,负责豫州兵马。

如今孙策虽然败归江东,但其麾下,仍可组建兵马十几万,三个防线,每个防线的兵力是不下五万人的,因此豫州兵团的兵力,也不能低于五万人,甚至更多才行。

至于兵马的,来源,赵光义败亡后,留在豫州各地的降兵,不下八万,陛下可以挑选其中的精壮入伍。而兖州方面,能够聚集的兵勇也不下五万人,若是兵力不够,可从其中抽取。如此一来,豫州兵团就可以组建了。”

刘辩听罢,拍手赞叹道:“两位果然才学过人啊,区区三言两语,就将朕心烦的豫州兵团组建之事给解决了。”

徐达,檀道济拱手说道:“哪里,陛下麾下文武众多,哪怕我们不说,他们也会替陛下解忧的。”

刘辩又与二人商量一番,才让二人离去。

次日,刘辩召集文武议事。

殿下文武济济一堂。

首先是司隶文武。武将以李显忠为首,身后站着杨延嗣,典韦,尉迟恭,杨妙真,程咬金,鱼俱罗,文官也是韦孝宽,郭嘉。

然后是冀州将校,以岳飞为首,身后依次站着杨再兴,姚兴,岳云,薛万彻等将。至于大将张宪,还在镇守沛国,没有回来。

再有就是南阳张辽以及其麾下文武。

还有就是兖豫降将。许褚,荆嗣已经从兖州替赵普治丧归来,二人站在最前方,身后则是夏鲁奇,呼延赞,文聘等人。

而其他降将李典,吕虔,朱灵,李通等将,则驻守在豫州其他郡县。

最后就是豫州之战期间,系统乱入前来投奔的人才,于谦,徐达,檀道济,而高宠目前也在沛国,没有回来。

刘辩对着麾下文武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