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 (第1/4页)

一念所致,怪不得《金刚经》上有“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之说,修行到一定境界,一念所出,都有因果,何况誓言,只有真的无念无想,才能超脱。前世有些小说所写,神仙圣人也有心机暗算,恐怕是小说家言了。

林韵柔也感觉到这个声音,不禁问道:“先生,这是何人?”邵延道:“恐怕是化神以上修士才有如此威能,我也不清楚!”

了尘真人此悟一出,实标志着天下修真界开始向大道靠拢,邵延未想到的是,一本《易经》居然影响如此大,而作为始作俑者,却漫步在晋国的都城晋阳。

晋国是邵延所过之国中,百姓生活最为安定,可以算上安居乐业。晋王杨广虽在南疆,但封国在那帮留守官员治理下,在乱世开启的今天,能如此,确属不易。邵延不由想起地球上那个只传两代的隋朝,第二个皇帝是当初为晋王的杨广,一个历史悲剧人物隋炀帝,《隋书》赞曰:“南平吴会,北却匈奴,昆弟之中,独着声绩。”对于国政有恢宏的抱负,并且戮力付诸实现。他在位期间修建大运河,营造东都洛阳城,开拓疆土畅通丝绸之路,推动大建设,开创科举,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等。然而,操之过急,遂至亡国,亡国之君,多被毁誉。后世对其多加不堪,特别是唐一代,多加污蔑。

而这个世界的大隋,却已传七世,晋王杨广,也非皇子,然而现在声誉却与地球上年轻的杨广何其相似,难道会有相似的宿命。而这个世界的晋王杨广却是邵延徒儿林韵柔的表兄,当年林韵柔父母为救杨广而死,如果此杨广走上彼杨广的旧路,不知林韵柔会有何表现,不过这一切都还早,此杨广能不能登上帝位还说不准。

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各色人等,一付太平盛世之景,邵延回过头,对林韵柔道:“看来,你这个表兄是一个合格的君主。”林韵柔到了晋都之后,就开始显得沉默,毕竟此地与她父母陨落相关,不能不勾起她的思绪。

前方一座庙宇,富丽堂皇,香火鼎盛,这个世界不存在佛教,也无道教,庙宇多为社庙,以祭祀社稷神为主,当然,也祭祀土地山神之类,但这座庙上匾额上却书:护国庙。两人进入大殿,里面却塑有一男一女两尊神像,衣带飘扬,颇似神仙中人,那个女像,邵延觉得有点眼熟,不知此为何神。

邵延问旁边的庙祝:“此为何神?”

“此为护国神仙,近二十年前,当时晋侯府遭妖孽歹人袭击,晋侯一家都遇难,当是时也,有仙人从天而降,灭妖孽,保全幼年的晋王后,飞天而去,晋王感恩,特建护国庙以报恩。”庙祝如是解释,邵延恍然,不怪眼熟,原来是为了纪念林韵柔父母而立的庙,这种熟悉感来源于林韵柔,毕竟母女相似。林韵柔眼中已有泪光,邵延轻声说道:“去给你父母上一柱香吧!”

林韵柔上香,规规矩矩磕了三个头,隐隐似有一种特殊的波动,邵延调动眼神,塑像隐约间有灵光闪烁,一种亲切的波动从塑像传向林韵柔,似带有欣喜,林韵柔感觉好像父母在望着她。

邵延一瞬间明白了,《封神演义》中哪咤还骨肉与父母后,其母于翠屏山塑金身,后为其父李靖打碎,才不利己现莲花化身,邵延以为是小说家言,虽知借香火可修神道,总以为是活着的修士所为,如在代国所遇的光明教,现在明白了,真正香火道却是人死后,众生敬仰而修庙供奉香火,不由想起前世的关云长之庙。

不过,这两尊神像中的神灵好像并未完全醒来,更多是靠本能行事,看来还要足够的香火才能唤醒,或者,更大的封号或祭祀,晋王所封,已是正神,不过仅在于晋一个地方,如果杨广为帝,再行封号,可能更好。

邵延取出足够银两做香油钱,奉献给庙中,庙祝欢天喜地拜谢收下,邵延又问此神有何灵异感应之处,庙祝说了一大堆怎么灵验的事例,其中恐怕不乏夸大之词,邵延从中听出,越是近来,灵验越多,心中有数。

林韵柔见邵延问的问题有些奇怪,邵延曾说过,修道者不问鬼神,但今天是怎么回事,还有刚才上香时,那种感觉好温馨,这又是怎么回事。

师徒二人,出了庙门,林韵柔迫不及待问起刚才的疑惑,邵延把自己的猜想和她一说,林韵柔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颤着声音说:“先生,你是说我还有机会看见父母?”邵延点头道:“如果这样下去,总有一天你父母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神,彻底苏醒过来,不过,前提是香火庙宇不能损毁。现在,晋国安宁,应没有问题,但大隋已摇摇欲坠,乱世一来,周边的军队等如入晋国,损坏庙宇,这个过程可能被打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