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部分 (第1/4页)

老君一遍太清圣人大法讲完后,只见远方遥遥的飞来三道人影。才不过一眨眼时间,就飞到老君跟前。朝老君下拜道:“玄都(庄周、列御寇)拜见老师!”

老君微微点头,道:“善!”

庄周、列御寇二人乃是老君游历西周诸国时候所收的两名亲传弟子,皆为天纵之骄,不世之才。老君也对这两名弟子非常满意。

列御寇为人淡泊清高,深得老君真传;而那庄周更是了得,自号南华真人,短短几十年间,在继承老君“清净无为”思想的基础上,又发展了“逍遥”学说,将太清圣人大法地“飘渺”意境发挥到了及至。

庄周、列御寇二人在习得老君太清圣人大法后。便独自在洪荒游历步道,几十年来,两人在地界也闯出了诺大的名声,庄周被世人尊称为“庄子”;

今日老君即将出函谷关化胡为佛。是以老君三名亲传弟子玄都、庄子、列子三人皆来拜别老君。

老君看着玄都等三人道:“为师今日出得函谷关而去后,便要遵守道祖鸿钧之天道,当在八景宫中清修。非天地大劫不出也!我道教在地界发展,却是还需你等三人多出力也!”

玄都三人拜道:“玄都(庄周、列御寇)敢不从命?”

老君道:“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而衍生万物,如今我人教有你等三人,当为那太极两仪。”顿了顿,老君对玄都道:“玄都,你为我人教掌教大弟子,为师不出期间,你便掌管人教事务,代为师去收那四象八卦,使我人教得以圆满。”

玄都点头应过。

老君看着庄子列子二人,只点头称道:“我收你二人为徒,人教道家发展无碍也!”

老君又望向远方,缓缓道:“昔日我游历鲁国时,曾遇见两位天纵之才,此人如今在地界,也已经闯下了赫赫名声

顿了顿,老君看着玄都道:“玄都,你虽为我门下大弟子,怕是本事也还比不得此两人!”

玄都点点头,玄都如今也是修为日高,深得老君真传,自不会为此虚名而不快。

玄都问道:“老师说的可是那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与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

老君道:“正是此两人,那孔子真名孔宣,乃是那玄木岛上人族护法,洪荒飞禽之首凤凰之子孔宣。”

玄都庄子列子三人闻言大惊,难怪儒家能发展到如此地步,原来孔子竟然就是孔宣。而那墨家学说思想处处与儒家对立,却又不分胜负,相提并论,墨子又是何来历?

老君道:“那墨子也非凡人,正是当初三山关下孔宣坐骑,那一头火也!此火与孔宣身份一般尊贵,乃是洪荒走兽之尊王之子也!因与孔宣赌斗,而输与孔宣,故为孔宣坐骑千年!后机缘巧合之下遇见为师,被为师收为记名弟子!”

玄都等人点头称是,心道正该如此。

儒家与墨家并称战国时期两大“显学”,而两派学术观点却是完全对立,相互攻击。原来两派创始人孔子与墨子还有这样一段故事。

老君道:“无论是大教还是学派,皆立根于气运之上。墨家发展到如今地步,墨子手中那后天至宝子令已经不能完全镇压墨家气运,墨家衰败已是必然。墨子为我记名大弟子,虽不入我道教,也算是我老君一脉,在我众弟子中排行,当只在玄都之下,尔等日后且牢记心中。”

墨子有如此本事来历,众人自然没有半点不服之意。

老君叹道:“多好的一派学说啊!”……

说罢,老君骑上青牛,由多宝牵着,便望那函谷关缓缓走去……

有那函谷关令尹喜,在函谷关上见得老君讲解大道,天呈异象。尹喜本是学闻渊博之人,从一上古遗书中知得老君神通,今日见老君要出而去,自不肯放过此等机会,当下派人洒扫函谷关道路,焚点香火,又沐浴更衣,跪在函谷关下迎接老君,要拜老君为师。

老君收徒甚严,如何肯应?尹喜却是契而不舍,跟随着老君西行,经关中,越秦岭,一路伺候老君,来到那川陕相交的蜀山之下,老君感尹喜心诚,遂收了尹喜为记名弟子,将自己写作的《道德经》传下。尹喜拜别老君后,便在蜀山上安顿下来,一心钻研《道德经》,几十年后,终于大成,建立了蜀山剑派。

老君带着多宝一直往西行走,来到了接引准提所建立小乘佛教控制的天竺,两人才停了下来!

老君叹了一口气,对多宝道:“便是此了!”

多宝也不言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