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部分 (第1/4页)

)通过黑洞,侵蚀了道祖鸿钧的空间法则(阴阳)。

指不定后世李松在南岳衡山之上掉罗悬崖时,正好遇见了黑洞。在黑洞中,李松与不周山下的那棵小松苗聚集了。

正是这份执念,让李松在改变历史进程上畏首畏尾,害怕因为现在历史的改变而导致后世李松的不出现;也正是因为这份执念,让李松在如今的修为上难以寸进。

道祖鸿钧闻得李松之言,只淡淡一笑,也不理会李松。过得半晌,道祖鸿钧才开口说道:“盘古大哥为宇宙时空、我为阴阳、罗为光明黑暗,你为天地间第四个聚齐先天五行之人,当也如我等三兄弟一般,有着自己的宇宙天地!”

李松浑身巨震,眼前彷佛打开了一扇窗户,让自己看到了一个自己从未见过的情景,思想也突然变得空灵起来,身上地轮回杖蓦地便传来一股热量。

但这感觉转瞬即逝,顷刻便没了踪影,李松彷佛抓住了什么,打开手掌来看,却又发现那是一团空气,什么也没有,李松只怅然若思。

道祖鸿钧宛若未知李松地变化,只面无表情淡淡道:“此事你日后自知!一切皆是那造化机缘啊……如今人族有些事儿,该放下的便放下吧!人族不是有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说罢,道祖鸿钧缓缓的闭上了眼睛。

道祖鸿钧之话,李松并没听得个透彻,只有留待日后再慢慢推敲琢磨了。但道祖鸿钧闭上眼睛之意,李松却是清楚的很:道祖鸿钧要闭关了。当下李松将道祖鸿钧的话牢牢的记在心间。

李松向着道祖鸿钧深深一拜,转身便望外走去。

待得李松刚出来这紫霄宫,突然听得后头传来道祖鸿钧的一声话语,话语中永远是那样地一带一丝感情:“你日后如有许多不明之事,或可上天庭蟠桃园内找寻若水。”

李松身形猛然顿住,缓缓地转过头去,却见眼前哪里还有一丝紫霄宫的影子。

李松叹息一声,突然便想到了佛教接引圣人说地那句大慈悲之话:众生皆苦!以接引当时的法力修为,未免便能看得清芸芸众生,但这句话却是讲的丝丝入扣了。

凡人蝼蚁为了生存而苦;佛道儒仙为了修真而苦;圣人们为了道统气运而苦;便是那至高无上的存在,道祖鸿钧与魔祖罗喉,也是在为了各自坚守的信念而苦。

李松回到玄木岛时,有那云霄在玄木府外相迎,笑靥如花,衬印着一袭淡黄长裙背后那清静幽雅的小屋。

李松心中一片暖意,上前执住云霄小手,十指紧扣,感受着其上的柔滑温顺,两人相视一笑,向着小屋慢慢步去……

云霄向李松讲起了那白素贞之事,道:“如今那白素贞已经到了那地界杭州,想来离遇见张百忍用不着多长时间了。”云霄讲起这事时,脸上挂着笑意,轻松悠然,朝着李松做了一个鬼脸。

李松不禁莞尔,一脸爱怜的看着云霄那千古不变绝美的容颜。女人便是女人,即便修为高如云霄,在她们心目中,一段荡气回肠的感情也是永远要比一份铁血冷酷的杀戮更能吸引她们的注意力。或许,云霄也在为着自己参与缔造的这段姻缘而自豪,更何况其中的主人公之一还是云霄唯一的女弟子。

地界、杭州、西湖。

杭者,方舟也!昔日大禹治理天下时,将天下划分九州,杭州隶属扬州。大禹南巡时,会诸侯于会籍山,曾乘舟路过此地,故称“禹杭”,后人以讹传讹,变为“余杭”。

春秋战国时期,吴越相争于余杭,因此世人皆以吴越之地称呼杭州。后大齐(秦)一统天下,因杭州城傍钱塘江,故改名“钱塘”,直至大隋文帝杨坚立国时,才使用“杭州”的称呼,并沿袭下来。

第二五节 儒法之裂

杭州自古繁华,五代十国期间,中原大地饱经战火,而杭州所在的吴越国却是因为偏安东南,幸免于难北宋时期,杭州已经是江南人口最多的州郡。

吴越三代五帝皆是笃信佛教,杭州处处寺庙、佛塔,有“佛国”之称。周世宗柴荣灭佛时,因当时尚未一统吴越,是以杭州佛教并未受到影响,几乎可为地界佛教中心。

钱塘江与扬子江一脉相连,两江交汇后,钱塘江水流经杭州西,形成一个天然大湖泊,俗称西湖。西湖造化神奇,尽得扬子钱塘两江之灵秀。

后有唐代儒家学子白居易见钱塘江江潮汹涌,时常为害杭州百姓,是故造“白堤”于钱塘江傍。

时钱塘江龙王敖烈已经拜归玄木岛门下为张百忍坐骑,并助张百忍儒法西进,获得教化西天功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