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部分 (第1/4页)

方应物当然明白,对骂吵架也就罢了,还是文人君子之争。但若涉及到这种触动世家大族根本利益的事情,那就有点麻烦。

他便有点畏惧道:“老大人太高看在下了,就凭在下这点事情,如何能换的王家做姿态?”

王恕斩钉截铁道:“事在人为,一步一步走。又不是真让东山王家如何,仅仅是表个支持的态度而已。老夫刚才也说了,这样的事情绝对不可能一举成功,现在只是要先慢慢造势而已。”

方应物实在不知道说什么好了,这位老大人拉别人一起做事,从来不征求别人是否愿意么?

他现在只想离开苏州,去京师帮助父亲。没想到刷了半天名声,积极表现了一番见识,在王恕面前争来了几分话语权,最后结果还是被他强拉去做事。。。。。。

这老头从来不考虑别人感受啊,还不如继续看不起他呢!

方应物正发呆时,听到王恕又吩咐道:“你似乎挺会写诗?那就写几首悯农之类的诗词罢,这些日子或许用得到。”

方应物万分不爽,正要抗词几句,却又听到王恕说:“你若卖力气,我便向朝廷奏请表彰。”

表彰有什么用?再表彰也不可能直接白送一个举人或者进士,此外都是扯淡,发张奖状有屁实用价值。

王恕仿佛看透了方应物心思,口气淡淡的说:“若记了功绩,现在虽然用处不大,但将来你有资格做官时,可以拿这些功绩直接叙功加官。”

“老大人有所命,在下自当效力!”方应物奋然道。(未完待续。)

ps: 呼哧呼哧,回来后辛苦半天,总算赶工完毕!求月票!

第八十八章 奇怪的才子

方应物离开书房后,王恕又很是想了一会儿。此时在他心里,方应物终于不再是一个小孩子了,反而感到此子很有些早熟,胸中见识也不是普通读书人可以比的。

王老大人忽然明白,为何那商相公能够放心方应物出门游学,甚至去京师蹚浑水。如果方应物的见识才力已经超出一般士子了,那当然大可去得。

次日清晨,方应物从淳安带来的两个随从之一,兰姐儿的亲兄长王英施施然从巡抚行辕的侧门出来。

外面的巷子里已经聚集了七八个人,都在等待着。见到了王英出来,连忙迎上前去,将王英围在中间,七嘴八舌的问道:“王管家,今日可有诗稿?”

王英笑容可掬的对众人道:“不要急,不要挤,有的,有的!”

话说方应物完爆了苏州府几个最出色的年轻士子后,而且还喷了本地人诗词水平未够班,于是他陡然间成了一大话题人物,所以巡抚行辕外开始出现了求见和求诗文的人。

而首先从中发现商机的,就是这王英了。这是非常让他引以自豪的一件事情,证明了他比方应石那个傻大个更有头脑。

他每天从方应物这里“偷”出几篇诗稿,然后拿到外面,自然就有人掏钱买下,第一天还只有两三人买,现在则已增加到十来个了。

购买方应物诗稿的,或许是酒家,或许是勾栏瓦舍,买了回去自然是招徕顾客所用。而且这些诗词确实不错。作为店面装饰也很好。

苏州府写诗的人有很多,但绝大多数人的诗词不会引起什么关注。不过方应物作为一个很大的话题人物。当然不在此列,话题人物的特点就是别人都想关注他。

有无数服气或者不服气的文人士子。都想看看方应物诗词到底什么样,这就是一种市场需求了。但巡抚行辕门槛很高,不是一般人可以进去的,方应物又不大出来,使得许多人望而兴叹。

所以哪里有方应物的今日最新诗词,总是能招一批人去看热闹的,然后品头论足、议论纷纷一番。

以这世道的信息传递效率,方应物诗词为何能动辄传播出去,主要奥秘就在于此了。

结果短短几日内。形成了一条颇为灰色的产业链,其实这一切是在方应物不赞同不阻止的默许下进行的,不然哪会天天有诗稿让王英去“偷”?

毕竟经过王六小姐教育,方应物不好明着卖,只能靠王英“偷”诗稿。只要还有人想追新,就肯定还有人来买。

前天,王英偷了“聊将锦瑟记流年”出来卖了,昨天,王英偷了“满眼春风百事非”出来卖了。卖得还不错。订阅数三天涨了六七个,用词清丽宛转,无论酒楼调曲还是青楼弹唱都很合适。

再加上先前的落花诗,便足以让别人知道。这个从外地来的方公子狂喷当今吴中士子诗词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