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 (第1/4页)

所有的皇子仍是要跪下来谢恩的,并还要说一些“驽钝”啊“教诲”啊之类的谦辞,元初懒懒地跟在众人后面应和了事。

接下去也确实该进入到最重要的部分了,就是关于和萧燕的一战,经过前边这么一些事的折腾,果然主战派很顺利就压倒了少数主和派,于是开战,就这么顺着皇帝的意思被定了下来。

“既然与萧燕一战不可免,那么战时便刻不容缓。朕即命奕王为此次伐燕主帅,十万兵马任其调度,马怀生为副帅,一战萧燕!势必要让这些北方蛮夷见识见识我元邺国威!”皇帝坐在龙椅上面威严而沉着地说。

“臣领旨。”回答的人只有奕王。至于那个副帅马怀生正的元逸那个戍守萧燕边境的舅舅,此时人还在边疆并为在朝。

“启奏圣上。”奕王接下去又说:“二皇子少时便有英武之名,擅军策,皇上不妨便让他跟着臣一道退燕。”

“嗯,准了。”

奕王又道:“大皇子一向温婉,但毕竟的皇上的长子,也让他跟着臣去,练练胆识,也好改改那过于宽厚的性子。”

这回皇帝答得却没那么快了,默默的不说话,脸色也看不出什么情绪出来,过了好一会才说:“准。”

元聿倒是高兴了,战功啊!那是摆在面前的立战功的机会啊!如果能顺利兵退萧燕,那他的功劳是无论如何都要压过其他皇子的。

元初却是恨上心头,他也不顾这是朝堂之上,扭过头就恨恨地对奕王怒目而视。

而那个被瞪的英俊男人,迎视着元初的目光,反而是乐呵呵地笑了。

元初实在是恨极了那张脸,那张同皇帝有五分相似的脸!也不知道为什么,皇帝的兄弟们长相都有几分相似,可是他的儿子们倒各有各的样子,大概都是像母亲比较多。令元初生气的原因是——元宓居然也成为了皇帝与奕王之间的筹码!皇帝用安王牵制奕王,奕王便拿元宓作为人质!可恶啊!

绝对不要让他们称心如意!他不能保护好元晰,他不要连元宓也保不住!

元初越是愤怒,奕王倒越发地开心,笑意逸满了整双眼睛:“臣此次奉命退燕,而西边的戍地则没有了大将,目前还留在那里的守将汴庆虽也是跟了臣多年战功无数之人,但此人勇猛有余智计不足。臣担心西番趁机作乱,汴庆会中敌军之计。五皇子年少救母时便有过人之智,此番前去西疆,必能阻止番人扰镜。”

此时皇帝也看元初,表情仍是什么都看不出来,也是思考了一会才说:“此话有理,那晰儿便去西疆监军吧。”皇帝一句话就做了决定 。

元初冷笑,这才是你们的目的吧。你们以为我去了西边就什么都做不了了吗?

其实让皇子去监军一直是元邺皇朝的传统,也是皇帝给自己儿子一个掌握兵权的机会,这其实算得上是厚恩了。只是,元初当然不会天真地以为皇帝和奕王是想要给他兵权才这么做的。

可惜别人却不会像他一样想。

首先元逸就是一脸的不服,只是待他想要开口说些什么的时候,皇帝却先说道:“此事便这么定了。老三,关于南边瘟疫的事,就交由你处理吧。剑儿,你帮着你三哥处理难民的事。至于成儿,就留在朕身边帮朕处理别的事务罢。”说完,露出了些许疲惫的表情。

皇帝身边的太监个个都是人精,一看皇帝的表情,马上就高喊“退朝”,皇帝也顺势起身去了。

徒留一群或喜或忧或茫然的臣子们。

哼!皇帝!让奕王带着元宓做人质,然后用元聿在军事上与奕王相互牵制,想必奕王今天说的一切,都是他们早就商量好的,也是一切交易的内容。然后把元初一个人丢西边去,反正元晰本人还在宫里,看元初能闹出什么事,而且,就算元初死了也不要紧,元晰不还在的么?另外就是把本来在兵权上很有优势的元逸弄去治水防灾,绝不给他壮大的机会,再把拥有宁仪支持并且是元聿一派的元剑放元逸身边去让那俩人相互制约着。最后的没多大权势也相对低调的远成,他索性就放自己身边观察着。。。。。。

这些人哪一个不是他的骨肉至亲啊!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就是为了算计这些人!元初实在是忍不住要频频冷笑。

众臣也接下去陆陆续续地走,只是元剑走的时候还不忘狠狠瞪上元初几眼,元初也不理会他,冷漠以对。而元逸也磨磨蹭蹭地待到了最后,他向元初走来,似乎是想要说些什么。

而此时的元初,满心被奕王要带走元宓的事情纠结,一时间竟也腾不出空来逢场作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