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部分 (第1/4页)

事实上使徒团的所有人都饿的很厉害,毕竟从起床起他们什么都没吃。

菲比望望布斯特,他是头,是继续留在这儿等还是出去另找东西吃,怎么都该他拿主意,可布斯特托着下巴远眺窗外似乎发生的事情与他无关。

于是菲比又将目光投向了贝尔,少年微微一笑耸耸肩,表示自己也无所谓。

咕噜,菲比的肚子很不争气的响起来,他搓搓脸猛然站起身,在所有食客惊讶的目光中走进了餐厅厨房。

过了几分钟他端着一盘大杂烩般的东西走了出来,从安静的食客们的瞩目中返回了自己的座位。他掏出餐巾在领口系好,接着拿起刀叉。

“**很公平,我支持**”他高举刀叉说完便开始吃起来。

啪啪啪,先是坐在角落的那位蒙面女子拍起了手,接着使徒团的成员们也鼓起了掌,整个餐厅绝大部分的食客都觉得这小伙子干的不错。于是没吃到饭的人自己走到厨房找食物,而用过餐的则将饭钱放在桌上径自离开。

菲比心脏一直在猛烈跳动,他低着头猛吃盘中的菜。他对自己的行为也感到非常惊讶,仿佛几天的旅程令他在沙俄帝国这个自由的国度变得更加的狂放起来。

角落的席位上,尼尔端来了餐前汤。

“陛下,就剩下这些了。”他低声说道。

琳娜笑了笑示意无所谓,反正他们也不是真来吃饭的。

“您觉得他如何?”尼尔问道。

“还不错,年轻热血。”女皇陛下回答。

“就是有些冲动,不够沉稳。”人事部长一针见血的说道。

“某些时候这都算不上是缺点。”女皇陛下说,“就他吧,我们就多给他一年的时间。”

于是三人便静静的喝起了汤,耳边却传来剑桥学生团的谈笑声:“……沙俄帝国可真不错,我特别喜欢他们的工厂和船坞,布斯特,我们应该感谢你,这次旅行真是大开眼界。”

“是啊,的确美不甚收,但唯一令人遗憾的就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泰晤士报》对沙俄帝国的评价很客观:文化沙漠。甚至是帝国的首都我们都没看到任何一座教会图书馆,报社也只有一家。沙俄帝国没有一位称得上杰出的文学家、音乐家或者是画家。法国有伏尔泰、狄德罗;普鲁士有歌德;奥地利有音乐神童莫扎特;而我们大英帝国有笛福、亨利*菲尔丁和乔纳森。斯威夫特……”

“别这么说,毕竟一个年轻的国家要想在文化上有所突破是很难的。”

“的确很年轻,他们的开国大帝创建国家距今还不到一百年……”

刺耳的话传到女皇陛下等人的耳朵里,令可怜巴巴的餐前汤变得更加寡淡,琳娜不是滋味的擦了擦嘴,示意准备离开。

美人组的离席再度引起众人的注意,虽然不敢有非分之想,但是用餐的时候能遇到如此绝色还是令人赏心悦目的,人们目送着他们走出餐厅,接着议论纷纷开始猜测他们的身份。

繁忙的大街上,来往行人马车擦肩接踵。尼尔吹了声口哨,等候多时的几个便衣‘契卡’冒了出来。女皇陛下板着脸,似乎很不高兴,尼尔和奥兰心里很清楚她为何兴致不高,可他们也只能默不作声的跟随在她身后。

事实上听到外国人以负面的言辞评价帝国,换谁都高兴不起来,尤其是女皇陛下本人。琳娜将帝国的发展看做自己成功与否的标志,在工业经济大发展的同时,却在文化上没能得到同样的进度,对此她一直耿耿于怀。

截止最新的信息数据,英国男性识字率约为百分之六十以上,女性为百分之四十左右,平静文盲率降职到百分之五十以下。因此他们国家的报刊、小说、文学作品才能拥有足够的消费市场,文化事业才得以快速发展。

而在沙俄帝国,蒙学和中等专科学校才刚刚起步,帝国大学也只有两座。全国五十个省绝大地区还是农奴制,几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无缘读书认字,更别说音乐和绘画艺术了,那些在平民眼中都是贵族们专属的东西。

帝国还有很大的差距,就像个抽个子的少年,一条腿由于人为的因素长的飞快,而另一条腿沿袭历史发展的速度缓慢前行,最终变成了畸形的不平衡。

我还有很多事,必须加快速度去做女皇陛下对自己说。

如履薄冰 第一百九十四章 巡演

第一百九十四章 巡演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自从七年前跟随琳娜来到沙俄帝国,他的生活就发生了巨大转折。从穷困潦倒、备受压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