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部分 (第1/4页)

北美与大英帝国的矛盾越发激烈起来,然而此时还未真正敢于对抗英国政府,只能将邪火撒在倒霉的北美印第安人身上。

女皇十一年欧洲、美洲纷争不断,而安静的圣彼得堡则不断的往各地发出秘密函件,一切都按部就班的进行着,平静的表面下波涛暗涌。

如履薄冰 第三十八章 征税闹出的纠纷

收费章节(16点)

第三十八章 征税闹出的纠纷

虽然在对清帝国的战争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补偿,但是区区几百两银子对于财政负担日益严重的大英帝国而言还是不够的。

女皇十一年四月,辉格党人杰出演讲者哈罗德*菲比议员站在议会席位上,大肆谈论国民与国民义务,提出帝国为海外殖民地的民众安全和社会稳定付出了更多的远程军事费用和高成本的海外驻军,理应向他们收取高于本土国民的税金。

他的演说赢得了议会内部大多数人的赞同,最终在下议会诸多年轻的激进分子的提议下,英国议会通过了《印花税法案》。该法案经由议会投票批准,要求大英帝国辖内的殖民地的报纸、年历、小册子、证书、商业单据、债券、广告甚至包括法律文件和结婚证书都必须贴上价值半个银币的印花税票,否则发行人将被不设陪审团的海事法庭审判。

这一法令普一公布就引起了北美十三个殖民地哗然,目前北美的报刊价格不过是一个银币,如今若是加上印花税则报纸的价格就等于要上涨百分之五十。年历小册子还好,商业单据和债券广告那可是愁死人了,这等于是在每一项交易中额外增加了半个银币的税费。法律文件和结婚证书则是将这项税法推进了千家万户,据圣彼得堡最先进的统计部门的数据显示,若是税法得以施行,大英帝国每年预计可以获得新税款起码五百万金币。

北美的民众对于《印花税法案》自然是怨声载道的,他们提出大英帝国的上下议院中没有一个殖民地的议员代表,因此他们不具备通过对殖民地加税法案的权利。

“无代表不纳税”成为了当地居民的口号,纽约、费城和波士顿等地的商人们组建联盟,拒绝销售英国的货物,以抵制《印花税法案》,一些激进分子走上街头游行示威,他们公然捣毁了大英帝国特派的税务局,放火焚烧成堆的税票,并逼迫税务官辞职。

不少在税务局工作的税官们由于害怕报复甚至是凶杀都辞职了事,一时间北美的征税系统都几乎瘫痪了。

五月一日,原本是《印花税法案》生效日,可当这天到来时,殖民地压根找不出一张价值半个银币的印花税票,《印花税法案》在人们的强烈反对下彻底流产,报纸照样光秃秃的发行,商人的交易也没有额外增加那半个银币。

五月十日,十三个殖民地地方议会派出了三十名议员集会纽约,第一次联合召开议会讨论征税法案,最终大会通过了《权利和公平宣言》表示北美的居民理当与英国本土国民享受同样的权利和自由,未经殖民地议会通过的法案均属无效。

北美民众以强烈手段和抵制英国贸易的方式令《印花税法案》失了效,很快英国议会宣布废除《印花税法案》,问询的北美欣喜若狂,人们纷纷走出家门,露天烧烤畅饮以示庆祝,这是北美首次反对母国的政策获得成功,他们突然发现大洋彼岸的母国实际上也并不是想象的那样无法动摇的。

然而想收钱的政府永远是不缺借口的,很快大英帝国的议会又拿出了另一套方案:《唐森德税法》。该税法是由财政大臣查尔斯*唐森德建议的,也不知道这位仁兄是脑袋缺了根弦还是急于扬名立万,竟然将自己的姓氏和征税法案组合在了一起,也不怪后续遭人谩骂。

《唐森德法案》规定:英国的土地税由20下降到15,而为此殖民地必须填补其产生的税金空缺。法案具体主张是对从英国输入北美的颜料、铅、玻璃、茶叶、纸张等征进口税。

事实上从这点可以看出唐同学是一点税法知识都没有的,什么叫进口税?进口税是国家与国家之间贸易输出时征收的税金,此时的北美还没起名字叫美国呢,还是大英帝国的殖民地?又何来的进口一说?

反正事实摆明了就是:英国老爷们要征税有借口要征,没借口也要创造借口征

于是,《唐森德税法》与不久前的《印花税法案》遭到了相同的待遇,人们再次出门强烈抗议游行,威逼征税人,号召北美人抵制英货自给自足。

他们希望采用同样的手法令《唐森德税法》也流产失效,然而一个法子用一次可能会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