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1/4页)

是“侠肝义胆,古道热肠”。他们两个,是先秦诸子中最“热”的,也都行侠仗义,反战爱民。

□ 可以举例说明吗?

■ 可以。比方说,墨子曾经愤怒地质问,杀一个人就该判死罪,发动侵略战争,攻打别的国家,大规模地屠杀人民,该判多少重罪?这个问题,孟子就回答了。

□ 孟子怎么回答?

■ 死刑都不能赎他们的罪(罪不容于死)!所有的好战分子、战争狂人,都应该判处极刑,叫“善战者服上刑”。请大家看看,这像不像墨子?又比方说,他们都主张改革人事制度,只不过孟子的说法叫“尊贤使能”,墨子的说法叫“尚贤事能”,意思都一样嘛!

□ 他们也都主张爱,对吧?

■ 对,而且说法非常相似。墨子的主张,是“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孟子的主张,则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请大家看看,这两种说法像不像?实在太像了,简直就如出一辙。

陆 爱,有没有商量(2)

□ 那他们怎么又弄得水火不相容?

■ 说来好笑,他们的分歧之一,竟然只是“爱有没有商量”。墨子认为“没商量”,孟子认为“有商量”,而且必须“商量”。

□ 这又是什么意思?

■ 墨子认为,爱,是无私的。既然“无私”,就不分彼此,不分你我,也不分亲疏贵贱、民族种族,统统一样地爱。这样一种没有等级和差别的爱,就叫“兼爱”,类似于今天我们说的“博爱”。既然统统一样地爱,当然“爱你没商量”。

□ 孟子反对这个意见?

■ 反对。孟子说,爱是有等级、有差别的。一个君子,最爱的应该是“双亲”,其次是“民众”,再次是“万物”。君子对于万物,只需要爱惜,不需要仁德。对于民众,只需要仁德,不需要亲爱。亲爱只能给亲人,而且首先给父母,然后再推而广之,以及人之老,以及人之幼。这就叫“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在这里,越亲近,爱得就越深、越多;越是疏远,则爱得越浅、越少。这就叫“爱有差等”。这样一种有差别、有等级、有商量的爱,就是“仁爱”。这就是儒家的主张。

□ 儒家讲“仁爱”,墨家讲“兼爱”;儒家“有商量”,墨家“没商量”?

■ 简单地说,就是这样。

□ 为此,儒墨两家就吵起来了?

■ 还吵得不可开交。

墨子虽然漏洞多多,却是一脚踩痛了儒家的鸡眼

□ 儒墨两家怎么争论呢?

■ 当然是墨子先批判儒家。比方说,《墨子》的《耕柱》篇,就记录了墨子与一个儒家之徒的辩论。这个儒家之徒,就是前面说过的巫马子。他对墨子说,我和先生不一样。我可不能兼爱,不能对所有的人,都没有差别没有商量地爱。我爱邻国,肯定超过爱远国;爱本国,肯定超过爱邻国;爱老乡,肯定超过爱国民;爱族人,肯定超过爱老乡;爱双亲,肯定超过爱族人;爱自己,肯定超过爱双亲(爱我身于吾亲)。为什么呢?越近就越亲,越亲就越爱嘛!别人打我,我会疼;打别人,我不疼。我为什么不救助自己,却要去管别人的痛痒?所以我只可能损人利己(杀彼以我),不可能舍己为人(杀我以利)。

□ 墨子怎么说?

■ 墨子问他,先生的主张,是准备藏在心里呢,还是打算告诉别人?

□ 巫马子怎么回答?

■ 巫马子说,为什么要藏起来?当然告诉别人。墨子说,那好,那你就死定了。

□ 为什么?

■ 因为按照墨子的逻辑,巫马子的主义宣布以后,人们的态度无非两种,一是赞成,二是反对。是不是?

□ 不一定吧?也可能既不赞成也不反对。

■ 没错!这正是墨子逻辑的一个漏洞。不过我们姑且放过它,且看墨子如何推理。

□ 行。墨子往下怎么推理?

■ 墨子说,赞成的人会怎么样呢?会实践你的主张。你主张损人利己是不是?那好,他就照你说的做,也损人利己。而且,就杀你,利他自己。

□ 这个推理成立。因为对于其他人来说,巫马子就是“别人”。

■ 所以墨子对巫马子说,有一个人赞成你的主义,就有一个人来杀你;十个人赞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