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 (第1/4页)

权且把这个看作是关中联盟的信仰吧(其实从根本上来讲,就是一个借口,越有道德洁癖的人越喜欢用道德这个大帽子压人,其实都他妈的是一群伪君子真小人),董卓明白怎么回事,他不是伪君子,行起事来没有那么多的磕磕绊绊,既然你们反对我的时候也要反对我扶植的小皇帝,那么好办,你们不是想复辟吗?他死了,我看你们怎么复辟。

于是,前任皇帝,现在的政协委员弘农王同志以十八岁“高龄”因为喝入有毒液体而不幸逝世,同时去世的还有他的母亲。

董卓的这个举动虽然狠毒,但是很到位,让关中联盟所谓的“信仰”产生了裂变,你们的目标没有了,无地放矢看你们怎么办?!

何进的失败以及董卓的第一次忽悠成功证明了这些高高在上的士大夫们其实是一群乌合之众,面对董卓的这个极端举动一时间乱了方寸,前面提到的历史原因也决定了他们各自打起了小算盘,暗中接受了董卓的心理暗示,默认汉献帝成为东汉政府的正统有之,准备另外选择一个汉室宗亲和现在的中央政府对抗的有之,但是更多的是开始了自相残杀,为自己的未来和小日子精打细算了,内部的腥风血雨代替了共讨国贼董卓的誓言。

于是,轰轰烈烈的讨董联盟刹那间飞灰湮灭,不按套路出牌的董卓再次化险为夷,大获全胜,而透过这些所谓的正义人士的种种卑劣行径,我们也可以看到他们其实和董卓没有太大的区别,甚至这种虚伪和假清高更加恶心,就像我们经常在武侠小说里面看到的N大派武林正宗围剿所谓的魔教、邪教一样,正义使者的招牌是那么的不堪一击! 电子书 分享网站

05—07:联盟的不堪一击(4)

没有了共同目标的关中“豪杰”一个个的成了站在舞台上的观众,拿着演出津贴干的却是尸位素餐的事情,曹操大败之后讽刺痛骂的就是这些麻木的看客,不过这些酒肉之徒还算是好的了,心怀鬼胎,打着仁义的旗号干着扩充自己实力事情的人其实更应该受到世人的唾弃。

武林盟主袁绍首当其冲,一开始,他还想着顽抗董卓的必杀技,就是选出一个汉室宗亲来和汉献帝对抗,协助他的人就是以懦弱著称于世的韩馥先生,皇帝人选呢?幽州牧刘虞。

这个活轻易是不敢接的,不管刘虞是怕事还是真的觉得自己这样做会背上一个谋逆的罪名,总之是“义正言辞”的拒绝了。

这条路堵死以后,袁绍就不怎么干正经事了,开始琢磨怎么对付这些盟友(就像孙坚一样),谁呢?近水楼台先得月——韩馥。

之所以选择韩馥,一是因为韩馥和自己合作时间比较长,对自己的戒心小一些,二是因为这个人比较懦弱,好欺负。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韩馥作为冀州刺史,掌管的当时的一块大肥缺,鲁迅先生说的好啊:假使是一头狮子或者老虎,肥硕一些不是什么坏事,但是如果肥硕的是一口猪的话,那么就有一些不妙了。

韩馥就是这头肥硕的猪,袁绍呢?自然就是屠户了,不过不是那种直接冲锋在前的杀手,而是借刀杀人——这就更有一些无耻了。

冀州是一个好地方啊,有山有水有河流,财政收入也很是客观,天下诸侯因此很是垂涎,那些离得近的就更加跃跃欲试了,比如在辽东厮混的公孙瓒,打着*董卓的旗号往冀州开拔,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韩馥虽然是猪,但是不傻,看到一个屠夫拿着明晃晃的刀子奔着自己来了,肯定不是杀掉同伴请自己吃饭的,一时间慌了手脚。

袁绍因此趁虚而入了,但是走的是曲线救国,让陈留的高干以及颍川的荀谌前去忽悠,说什么公孙瓒来势汹汹,你的处境很危险啊,袁绍大人德高望重,如果你让贤与他,定会有一个不错的结局,既可以化险为夷避免杀身之祸,也可以获得一个好名声之类的屁话。

没有主意的韩馥有点心动了,虽然手下耿武以及李历等人苦谏,指出现在的袁绍还靠咱们生存呢,如果不给他接济的话,就好比给襁褓中的婴儿断奶一样,怎么可能这么便宜袁绍呢?

不过晚了,韩馥这个懦弱的家伙已经接受了高干和荀谌等人的心理暗示,一个劲的给自己找借口,说什么自己本来就是袁绍的属下,才干和德行也远不及他,还是拱手相让吧,对大家都有好处。

于是,袁绍从小小的渤海太守一跃成为了冀州牧。

之所以说他也是一个卑鄙小人,完全是因为之后对韩馥的举止,不仅先前的承诺没有兑现,反而时时暴露出想除掉他的意思,于是心理素质及其差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