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 (第1/4页)

忙完这些虚头把脑的东西就开始*的皇帝生活了,骄奢淫逸,和酒池肉林只有一步之遥了。

其实你要有本事的话*也不是不可以,但是袁术在这方面的表现简直就是一个窝囊废,称帝之后,“前为吕布所破,再为太祖所败”,万般无奈之下,袁术只好跑到自己的部下雷簿和陈兰那里混日子。

但是这个时候的袁术已经臭了,雷簿他们断然拒绝,惶然的袁术无奈之下,只好把自己的帝号让给了大哥袁绍,还卑躬屈膝的拍马屁,说什么袁绍称帝乃是天命所归,总之就是把当初别人按在自己头上的原封不动的送给了大哥,袁绍也不是什么好鸟,要不怎么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呢,居然对这种大逆不道之举“阴然之”,就是私下默许了,然后呢?两兄弟“冰释前嫌”,袁术也得以成行,直奔青州袁谭的地盘去了。

刘备和董承谋划的时候大抵和袁术出奔袁谭的时间相仿,正愁不知道怎么对付曹操的刘备觉得时机已经到了,这是一个摆脱曹操,潜龙升天的机会,董承呢,也是这么认为的,刘备在曹操的眼皮底下成不了气候,这帮人手下都是没有什么兵权,自己虽然趁着曹操一个不注意,让汉献帝封自己为车骑将军,但是兵权还是掌握在曹氏将领手中,王子服等人都是光杆司令,刘备虽然是左将军,但是那也只是曹操给予的一个头衔罢了。

所以,趁着攻击袁术这样的机会在外面发展壮大,到时候一个里应外合,说不定成功的几率更高了。

虽然刘备和董承算计好了,但是曹操那里会同意吗?。 最好的txt下载网

11—11:奸雄撕裂的诏书(4)

按理来说,曹操是不应该同意的,放虎归山啊,但是结果怎么样呢?刘备提出要求之后,曹操立刻同意,派遣朱灵协同作战,和刘备一起征讨袁术。

三国志里补上这样一句话:程昱、郭嘉闻公遣备言于公曰“刘备不可纵”,公悔,追之不及。

而后的刘备还真的是对得起曹操的一番美意了。

那么曹操真的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吗?

未必,程昱和郭嘉也许都有点低估自己主公的用心良苦了,纵使曹操再安抚刘备也是知道一点的,那就是刘备不可能为自己所用,终有一天会背叛自己,因此放在身边才是最安全的。

那么为什么曹操还要这么干?只有一点可以说明,曹操要对京城里面的反曹党派下手了,事实上就是,在刘备离开京师不久,董承等人立刻“伏诛”,这说明曹操对他们的那点破事早就明白了,只不过是找个时机下手而已,把刘备分离出去处理董承就更加容易了。

那么放生刘备岂不是更加危险,为自己制造一个敌人?

未必,曹操之所以敢把刘备给放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经过了以下两点考虑才做出的决定。

首先就是对刘备的定位问题。

不错,刘备的确可以算作是他一个劲敌了,但是这不代表刘备在每一个方面都是出类拔萃的,他最擅长的地方是玩政治,捞取民心,树立自己威望,这一点甚至他曹操都比不上。

这也是曹操不敢像处死吕布和孔融那样处死刘备的根本原因。

但是除了这一点呢?基本上没有什么太拿的出手了,尤其是军事指挥上,更加是他的致命短板,后来的曹丕并非以武略见长,都敢嘲笑他白打这么多年的仗,可见不是一般的差。

所以,曹操是不会让他扬长避短的,与其留在身边,不如扔在外边,把他的弱点全都暴露出来再整死你。

第二点考虑就是刘备乍一看潜龙升天了,其实是困难重重,外面的天空固然广阔,但是天高任鸟飞的鸟还是要注意一下险恶环境的,袁绍这些强敌就不说了,你刘备能够跑到哪里去?我曹操早就为你选择好了:徐州。

是的,徐州是刘备跑出去之后唯一可以选择的栖身之地,但是当年曹操早就准备好了,徐州刺史车胄是自己的亲信,早就做好防范了,看你可以闹出什么动静来!

有了这两点考虑,可以说曹操把刘备算计的死死的,谅他也闹不出什么动静来,主动权其实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刘备则是被逼到了绝境,不反叛吧,完成任务之后,还是要回到自己身边的,反叛吧,那就意味着刘备是对不住自己在先了,我出兵把你给灭了也就不会有人非议。

事实上曹操杀人并非全是由着性子来的,孔融被杀固然是得罪了曹操,但是如果没有伤风败俗,不讲孝义的把柄曹操还是暂时奈何不了他,祢衡呢?何尝不是的罪了曹操,但是就是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