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部分 (第1/4页)

败了就是败了,曹操一把火烧掉了还算有战斗力的战船,自我掩饰的说道:火是我自己烧的,也掩盖了许多本应该曝光于天下的那个夜晚的细节,但是很遗憾,没有,八年前,史书详细记载了曹操如何激励部下攻占乌巢,但是,八年后,什么都没有留下。

所以,也不能怪老罗们节外生枝,实在是为了吸引听众不得已而为之,好在还不算离谱。

相比之下,我就有点离谱了,这么写其实就是我对这段历史的一个疑惑过程,就算说聪明一时糊涂一时,可是,这是一场维系了三个月的战争,曹操就一直酒精中毒中?他不是赵括,不会因为纸上谈兵而输得这么一败涂地,骄兵必败?骄在哪里?败在哪里?其实这就是套话,因为曹操的骄和败走的是平行线。

所以,我就这么编排了,算是给我的偶像曹操找一个借口吧。黄盖,并没有死在赤壁战场上,算是正常死亡了,黄柄有这个人,只不过没有这么牛逼,至于那个血吸虫病,完全是因为偶然看到一条史料,西汉的江陵一带就已经发现过血吸虫病例,有“古尸”为证,正好是赤壁发生的地方,于是乎,就借用了,还可以牵扯到一点周瑜英年早逝的事件,这里讲出来以正视听。

最后,再说说华容道,华容道确有其事,我在里面写了曹操的部下如何舍生取义,那都是想象,不过的确是发生了这些,很多士兵死在了那里,但是,关羽,没有在那边等着,我只是“尊重”一下原著而已,因为我想借着关羽和曹操的对话阐述一下自己对于曹操活着的价值分析吧,刘备还是“用力”追赶了,只是快到华容道就放弃了,为什么放弃,没有痛打落水狗?上面就是我的分析,或者说是猜测。

以上就是有关赤壁的真真假假,真的,是历史上实实在在的,假的,就是后人编排的,无耻一些,讲了不少自己,这并不是为了说明自己多牛逼,只是,既然写了这么多,不管有没有人看,还是说明白点好,最起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至于吴导的《赤壁》不说也罢,曾经满怀希望过,觉得他应该会拍成史诗,结果我失望鸟,他的确没有拍成三国演义,可是也没有拍成三国历史,甚至没有真正的反映出自己以往的艺术水准,只是保留了自己历来的必备曲目:鸽子。

吴导拍电影不放鸽子那就不是吴导拍的了,只是,这样的赤壁拍出来圈了那么多钱,还有一帮狗屁媒体“唯票房论”捧臭脚,这就是集体放了观众鸽子。

国产大片,注意,是大片,和国足一样,已经无药可救。

啰嗦了一大堆,算是把赤壁说完了,对不起大家,用了一种自己也不太习惯的风格,以后不会了,这只是一个例外,从下一章开始,一切恢复正常,还是喜笑怒骂舒服一些,不过有可能是也会不经意的参杂一些小说语言,之所以说“有可能”,完全是因为我也不知道将来会写出什么来,我写文章从来不打草稿,鬼知道还会发生什么事情,算一算,这半年多下来,一直在写《三国》,我至少敢保证,这不是一个坑,写好写赖,这都不会是一个坑,我会写完它。

22—01:三国,不过才刚开始

都说赤壁之战一举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这话并不完全准确,至少在我看来,这句话是不完全准确的,应该是赤壁一战拉开了三足鼎立的序幕,战后,三大势力都没有闲着。

因为,他们都没有资格闲着。

曹操,作为赤壁一战的最大输家,他是最不能闲着的,一方面,输得太惨了,就要稳住后方,因为那些政见不合者始终团结在被自己控制的皇帝面前,伺机而动,所以,不能给他们这个机会!估计,曹操在回师 的途中,一定会咬牙切齿,不过先不要着急咬牙了,没有多久,偶然必然的种种缘由,曹操很快就要碰上马超,这个政治上有些低能,但是军事上有些所向披靡的马超军团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成为曹操的苦主,好在是个庸主,所以,费点劲,还是摆平了——只是摆平的不太彻底,东晃西晃还是晃荡到了刘备的帐下,还顺便成了压垮刘璋的最后一颗稻草,不知道曹操知道这个消息之后有多么郁闷啊。

后面不稳,前面同样是危机重重,甚至是更为严重一些,曾经的荆州土地,丢就丢了吧,保住眼下的才是最重要的,而周瑜,一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所以,一定要守住!这就是日后大反攻的桥头堡。

曹操两头忙活,殊为不易,那边的刘备和孙权也都没有闲着。

孙权,在赤壁一战中出力最多,不过主要还是侧重于防守,现在,曹操的主力撤退了,他自然要攻出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