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部分 (第1/4页)

免去一场战事倒也是不错,而后来当他接着出使许昌结交曹操的名义“偷渡”出境的时候,相送者千人之多(孙策不想让他走,但是,在当时的环境下,作为一个文化人,生存是比较困难的,后面会介绍到),也可以看出,他的人缘还是不错的。

投奔中央政府之后,华歆干的最牛逼的一件事情就是前面讲过的——奉曹操命收伏皇后玺绶,亲手捆绑伏皇后,并鸠杀二皇子。

这事干的有点绝,至少不像这个清正不贪污*,追求勤俭节约的华歆干的,但是,人家就是干了,所以,算是表露了这位老兄的政治立场。

在此之后,华歆就是尽心竭力的辅佐了曹丕和曹睿两代人,直到231年12月逝世。

华歆之“水”在于他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作为支撑,既没有弄出什么骇人的理论,也,没有上阵杀敌履历功勋,靠的,除了资历甚老之外就是那个清正廉明的招牌了——仅此而已,但是足够了:

案例一——当初他受曹操征召将行,拜别孙策的时候,“宾客旧人送之者千余人,赠遗数百金”,华歆推辞不过,就暗暗在礼品上做上记号,记录在案,事后一一送还;

案例二——魏文帝时,华歆官拜相国,但“歆素清贫,禄赐以振施亲戚故人,家无担石之储”。

所以,陈寿说他是清纯德素,诚一时之俊伟也。

但是,在《世说新语》中记载了华歆两件比较丢人的事情:

案例一——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案例二——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一下子就让华歆给管宁和王朗当了垫背的,只不过其中真伪尚不可知,估计是和华歆干掉了伏皇后事件有关系,那事有点恶劣。

而且,就算是真的又能怎样呢?第一件事上,刘邦干的比他还要龌龊,他推下车的是自己的儿子,曹操在逃命的时候也让许褚杀了不少抢船的士兵,至于第二件事,看看热闹以及捡钱又如何?再说了,人家捡到钱后也是知耻而后勇,扔掉了(又不是抢的,拿了又能怎样?),所以,只能说明管宁太变态而已。

说的有点多了,华歆确实是水了一点,不过毕竟是位列三公啊,威望值很高,所以,他的政治立场还是可以引导相当一部分社会舆论的。

华歆的一生水完了,那么他的后人如何呢?是不是也保持和父辈一样的立场呢?

保持与否都是无所谓的了,因为他们的表现也是很“水”,比老爸差出不少来:

长子华表,字伟容,年二十馀为散骑侍郎,后来仕晋,历太子少傅、太常,称疾致仕,拜光禄大夫,性清淡,常虑天下退理。

水吧?别说为曹氏说话了,“性清淡”的他是不会把自己的身家性命给押上去的,这是大多数人的想法;

次子华博,历三县内史,治有名迹——政绩不水,身份有点水,没有挤进舞台中央,属于三线明星;

老三华周,黄门侍郎、常山太守,博学有文思,中年遇疾,终于家——不管是不是死的太早了,其实人家对政治一点兴趣也没有,只不过是想有个铁饭碗而已。

“水”样年华的华歆家族是曹氏指望不上的了,司马氏甚至不用去费力争取,因为争取了也没有用,只要自己牛比了,他们自然就会归附过来,于是,作为五芒星之二的“水”之华氏家族坍塌了,如果把华氏和贾氏看作是两条胳膊的话,那么一条已经麻痹了(华氏),另一条则是胳膊肘往外拐(贾氏),基本上上身是丧失了攻击能力。

再看腿吧,上肢不行,就看下肢呗。

反正中国功夫里面也很讲究腿法的,这又不是拳击比赛,不许用腿。 txt小说上传分享

41—09:博弈,五芒星黯(3)

本回要讲的是五芒星之三,“火”之钟繇。

钟繇的头衔很多,首先,他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可以和王朗、华歆位列三公,就是最好的褒奖;

其次,人家也是名门望族,背景也很出色,曾祖父钟皓“温良笃慎,博学诗律,教授门生千有余人”,祖父钟迪因党锢之祸而终身没有做官,这也是一个荣誉,就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