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部分 (第1/4页)

“胡说八道!难道我们这些官员就从来都没有为老百姓考虑过?!”杨明板起了脸,石磊最后的那句话,是任何一个为官为宦者都无法容忍的!

石磊摆摆手:“您别生气,我的话或许有些重,也有些偏激了。我的问题还摆在那里,您到现在都还没有回答。我刚才问过,在和我父亲遇到相同的情况下,您会不会也如我父亲那样,替留州以及琼州的无辜百姓考虑?”

对于这个问题,似乎杨明只能沉默以对。他是典型从下头一步步走上来的干部,而不像他这个位置上的多数官员那样,从很年轻的时候开始,就已经基本确定了一生的步伐。能够做到中央部委部长的干部,通常年轻的时候都是什么团中央或者某部位的年轻干部,到了三十出头混个正处,四十岁左右到副部下去挂职锻炼。五十岁之前再以正部的级别回归中央,再往后才能看出各人不同的努力来。杨明不是如此,他是从基层一个小科员干起的,然后到县里挂职,县长、县委,副市长、副市委、市委,副省长、省长、省委,一路走来,没有半点投机取巧的地方。

也正是因为如此,杨明才更清楚一个基层的官员,尤其是主要负责干部究竟该做什么,又不该做什么。

不是说谈有多清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句古话说的很清楚,即便是再清廉的官员,在大环境之下,离任的时候终究腰缠万贯。安排子女以及一些亲戚工作什么的,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官员自己不做,也会有下级越俎代庖,根本防不胜防。

一个官员的优劣,实际上是看他如何利用手里的权力。是为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做的更多呢,还是为自己做的更多。当然,任何一个时代都不会缺乏纯粹的赃官贪官,却依旧可以扶摇直上,但是这始终都是个例。多数官员都是凭着政绩说话的,这个政绩里,有石磊说的那种纯粹的面子成绩,但是多数也都还是利国利民的成果。

杨明能够凭借扎扎实实的政绩一步步从县里干到市里再到省里最终到中央,按照屁股决定脑袋的逻辑,他的屁股一直没有坐偏这固然是最重要的因素,可是如果不是真扎实干,也断然没有可能走到今天。所以,无论从任何一种意义上来说,杨明都必须要算是一个好官。

可是偏偏就是这样的好官,对于石磊这个问题就根本无法回答。

如果非要回答,答案就只有一个,他没有去想,他不会去想,他也不可能去想。始终只是一个市委而已,连省常委都不是,那么连省里的事情都轮不到你操心,你又凭什么去操心别的省份的事情?

但是石为先的处境显然有所不同,他有石磊这样的一个儿子,这导致他在许多事情的考虑层面上,甚至远比一个省委,一个省长都可以更有大局观。其他的市委去考虑留州和琼州的烂摊子,那除了惹人耻笑以及令这两省的官员讨厌此人之外,不会有任何的效果,哪怕是和他一直相同站队的同侪,也会觉得此人不知所谓,各人自扫门前雪不是单纯指的主动而为,休管它人瓦上霜往往是被动的别人不让你管,狗拿耗子在多数时候并不是恪尽职守的表现,而是抢班夺权甚至哗众取宠的同义词。偏偏石为先有这个能力,也并不在意其他人会如何看他,最关键在这件事里,留州和琼州的官员们,如果得知石为先过问此事,石磊再表明态度,那些官员是绝对不敢斥责石为先狗拿耗子的。

那么,若是杨明把自己完全等同于石为先的综合条件去代入呢?他是不是就一定会说出和石为先相同的话了呢?

显然不是,否则杨明就没什么好沉默的了。并不是说处于相同的条件下,就会做出相同的选择了,杨明相信,绝大多数的官员,哪怕拥有了石为先相同的条件,他们也绝不会说出同样的话。别说让他们这么去说了,想都不可能。官员正常考虑的终究只会是自己治地范围内的事情,谁会去没事儿考虑远在千里之外甚至还有个是隔着海峡的岛省?

“抱歉,让杨伯伯为难了,这个问题,我不用问也知道答案。我父亲有许多和其他官员不同的先决条件,但是,即便大家都拥有这样的条件,恐怕会去替留州和琼州百姓担忧的庐陵市委,一万个里头能出来三五个就算是相当可观的数字了。我问这个问题也不是真的需要杨伯伯回答,我只是想请杨伯伯思考一下,既然您现在还能主宰我父亲在官路上的命运,为什么不伸出您的手,轻轻的推他一把呢?或许,有些东西就因为您这轻轻一推,悄然改变,十年后,这个改变就会成为一股巨大的能量!”

杨明突然哈哈大笑了起来,伸手抓起了桌上的香烟,点上一支说道:“你这个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