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 (第1/4页)

她作为妹妹,自然是与别的女眷一齐送嫁。

“一梳梳到尾,二梳姑娘白发齐眉,三梳姑娘儿孙满地……五梳五子登科……九梳九子连环,十梳夫妻到白头……”

看着喜娘给容娴开了脸,又挽起妇人的发髻、戴上凤冠,众人不禁有些伤感,但每个人脸上都还是笑着,说些“白头偕老、举案齐眉”之类的吉利话儿。莞娴张张嘴,本想说“若是过得不好要说出来,娘家人会给你做主的”,可瞧瞧目前的形势,还是不说那些扫兴话为好,于是也跟着说了几句“百年好合、早生贵子”。

瑞娴一一应承了,眼里盈着泪花儿。

她今日里盛妆华服、珠围翠绕,与平日的打扮大不一样,少了几分天真稚嫩,多了些端庄明丽的味道。

陪着梳妆整齐的新嫁娘说了会儿话,裴家的花轿便到了。

容娴拜别了父母长辈,大太太亲手覆上盖头,然后由兄长经磊背上花轿。

她的嫁妆说是说不多,可也铺满了半条街,一路上的行人见了都啧啧称羡。

迎亲队伍一路吹吹打打,热热闹闹的将容娴送向了另一个未来。

而苏府这边,长房嫡女出嫁,自然是要大肆庆贺的。

外院的宴席上,伴随着悦耳的丝竹声,宾客们觥筹交错、推杯换盏;而内院的女眷们就文雅多了,贵妇名媛们各自端着身份,饮宴之余只是聊聊天儿,互相吹捧几句罢了。

莞娴这几年里参加了几回宴席,对这一套也见惯了,并不觉得有什么新鲜有趣之处,便只是低调的微笑、微笑、再微笑,偶尔说几句无关痛痒的话儿,打算过一阵子就借故退席。

可这回似乎与平日有所不同。

她坐了没多久,就被楚氏身边的王嬷嬷叫起来,然后由楚氏领着她和瑞娴在宴席间转悠,与达官贵人的夫人们套近乎。

“刘夫人,这是咱们家三姑娘……”

“刘夫人好……许久未见,时常怀念。”莞娴连忙垂首敛神,躬身行礼。

“嗳,真是女大十八变,一两年没见,三姑娘就出落得花儿一般了。”刘夫人笑道,“楚老太太真是有福气,不但儿孙有出息,孙女们一个个也是花容月貌的。”

“哪里、哪里……不过弱质蒲柳罢了,难以登大雅之堂……”楚氏谦逊了几句,又向别的贵夫人介绍莞娴。

莞娴笑得脸腮都僵硬了,行礼多了腰也快折了。

过了好一会,她才想起,这场景似曾相识啊,在哪儿见过呢?

啊,对了,三年前自己老爹和楚氏成亲的喜宴上。

当时,老太太和大太太也是这么推介大姐倩娴的!

难道,继母也要……

她觉得额角冒出几滴冷汗,不禁激灵灵的打了个寒颤,把头垂得更低了。

有人见她这模样,便笑道:“三姑娘真是文静。”

“唉,是呀。”楚氏轻叹一声,装似无奈的说道:“我们家三姑娘呀,也没啥过人之处,就是安静听话罢了。平日里就是做些针线活儿,一步也不出门的。……闺阁严谨,这也是应当的,不值一提了。”

“二夫人这话过谦了。”对方立即回答,“姑娘家最要紧的是温婉贤淑、娴静端庄,能做到这些,已经是不易了……三姑娘啊,极有大家闺秀的风范呢。”

“过奖、过奖……”楚氏微微躬身,脸上带着温柔的笑意。

楚氏这一番明贬实褒说的她真是汗颜。

莞娴在一旁听得有点烦躁,又不敢表现出来,憋得挺辛苦。

好不容易等到散了席,她忍不住问道:“娘,您这是……”

“让夫人们瞧瞧你啊。”楚氏微笑道,“俗话说:十三欣嫁早,十五愁嫁迟。你也不小了,是时候该找个婆家了……”

前几日莞娴奶娘的话倒是提醒了她。

如今莞娴快十四了,也是时候该订亲了。

明白内情的人知道老太太心气儿高,将来要送莞娴进宫选秀;可若是不知晓真相的,还不得说自己这个做后娘的对继女不上心?

“……”果然不出她所料。莞娴感觉头上似乎顶着一团乌云,此时哗啦啦的下起雨来。

“可是……祖母说,我下回还要选秀……”她吞吞吐吐。

原以为逃过选秀一劫,她会有三年的闲适日子过,谁知道这么快又被推进了相亲队伍之中……她无语望天。

“这不是两边准备着么?左右你闲着也是闲着。”楚氏一边走一边说道,“你若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