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1/4页)

说虏偶姹甘保���岷鍪踊肪潮浠�岬贾碌虏鸥�础�

很多人在发现他们有重大腐败、无能问题时,我们时常怀疑他们最初的动机、才能,在发现一些好人、良才时,我们常叹息为何没早发现。其实这些都是符合人性的、正常的。

那些窃国大盗、害群之马,并不一定开始就坏,否则何以发展?

身处高位而无能者,往往是因其有能提升到不能胜任的位置所致,并非生来就是白痴。良才可能正因其不得志而激发其才,好人可能正因其不顺而恋人顺,如果提前发现提升,未必他就是良才、好人。

结论:人性的两个特点决定人才自身的相对性。

人性特点一说明德才兼备、全能人才是可遇而不可求,有当然是最佳。没有应唯才是举,不拘一格。识才应长短兼顾,不偏注一端,天下无能之帅居多,无用之才甚少。古代曹操不愧为一代枭雄,曹操用人不论出身、恩怨、良劣,用人所长,抑人所短,所以多疑、奸诈的曹操手下仍能人才辈出,战将如云,三国鼎立时为首强。

人性特点二说明人才自身会变动转化,即使德才兼备也要考虑环境的变化,能人再能,也有不能的时候,我们不能迷信品行、才能,平衡控制、防止人才的信任风险是很有必要的。

2.需求相对

需求特点一:组织需求差异模糊,不同的组织对人才要求不同,侧重点不一样。

科研企业需要有静心、不为世俗干扰的人才;销售企业需要有激|情、忍受客户抱怨的耐心;生产企业需要有细心、防微杜渐,协调工作稳而不乱;高科技企业讲究创新、个性化;劳动密集性企业讲究整体性、服从性。

组织需求差异,决定人才对核心存在相对性,爱出风头的人适宜销售、宣传工作,不宜搞科研、财务等工作。个性过于柔弱的人不适宜正职、监控管理,个性过于刚烈的人不适宜副职、人事管理。

需求特点二:组织需求变化无常,同样的人才因组织需求变化,原有的优点可能变成弱点,弱点化为优点。

国泰求文官治,国乱渴武将平。打江山时武将作用很大,他的优点诸如勇敢、善战、服从、果断,治国时有时成为缺点,因为此时需要用脑袋多方考虑、平衡下情搞经济建设。很多国家立国后仍穷兵黩武,秦隋两朝快速亡国的原因之一就是以不断地对外战争来满足武皇的乐趣。文官战争时期软弱、胆怯,但治国时能体贴民情,运筹帷幄,刚柔并用。

企业随市场走(计划经济随国家政策走),市场变化无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无常。创业时的能人功臣在企业不断壮大时,也可能因观念、才能跟不上环境的变化反而在后期阻碍企业的发展。

适应市场需求的人很多,适应市场变化的人太少。对市场感觉的把握是可以改变的,很少有人能每次都料事如神,即使诸葛孔明也有挥泪斩马谡时候,我们往往过于迷信成功经验、权威理论、能人奇才,其实如果不能考虑情况变化等因素不如不信。

结论:组织需求的两个特点决定人才适应变化的相对性。

组织需求特点一说明用才应根据情况而定,不仅要考虑组织自身的需求,也要兼顾人才的兴趣、个性。

组织需求特点二说明人事调整是必须的,不断将不能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人换下来,用适应企业变化的新人代替,甚至岗位轮换。但正因为组织的需求变化,今日为无用之才,焉知明日之不可大用?因此,保留必要的人才储备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保证,特别对因企业变化而导致无用人才应给予安抚。

在这一点上,国有企业胜过民营企业,民营企业有急功近利的思想,总希望新来的人才能立竿见影,马上创造效益,而不能马上创造价值的则无情驱除。小企业完全可以这样做,大企业则不能。过于注重短期利益行为,将导致员工心态观念短期化,而且历史证明企业的多数人才是需要自己培养的,需要用时间来创造的。

3.利益相对

同一时期同一个人,有时在某位领导眼中是人才,在另一位领导心中可能是蠢材,原因在于两个领导利益存在相对性,有时还存在对领导来说是人才的,但对整个企业来说是害虫的情况。经常出现被大家推崇的人才没有被企业重用,总认为是领导的眼光不行,其实多数情况是因为领导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不重合缘故。

人非圣贤,孰能无私?

用人评人从自己利益考虑是很正常的,不仅因为这样对自己有私利,其实使用起来顺手、舒心,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