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部分 (第1/4页)

见陈忠拿过杂志,就要向附近街上的椅子走,报亭报亭老板善意地邀请:“你是游客吧?呵呵,坐我这好了,那路上的椅子尘土比较多……”

陈忠点了点头,道了声谢,就坐在一旁看了起来。

《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

果然,来了!

陈忠心中一动,他是知道这段故事的,背包里的一册连环画上,就画着这段故事。

不过,真正看过这段文字时,他还是被震了一把。

无他,民间传说毕竟散乱,纵然是画了《大闹天宫》数版连环画的前辈,其中也多有出入。

比如说金箍棒,各类连环画里的出处很多。

有说是锁巫支岐的锁龙柱。

有说是龙宫的祖传宝贝。

也有的作者以意识流写这根棒子,说一万三千五百斤,1+3+5就是9,九为数之极,意为随心所欲之意。

甚至陈忠在一个比较比较放浪的前辈那里,听说“人肚脐眼以下的部分,道教称之为‘定海’,所以金箍棒也称定海神针,代表了远古人们的一种生殖器崇拜”到这个很荒唐的说法。

这种毁三观的说法,那个前辈也是当成笑话来讲的。

不过从这也确实可以看出,同样一个《西游记》里的小设定,民间有多少不同的传闻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五章 珍贵的画册

曾经看过相关故事的陈忠,却是完全无法概括如今,这种见到其真正成为一整个完整剧情的激动。

沧海龙宫,绝世神兵!

贵为四海龙王之首,遇到悟空却是恭敬畏缩。

数千斤的兵器,被书中什么“鯾提督、鲤总兵”抬着上来,却是仍旧被悟空嫌弃,整个龙宫,若非有这禹皇定海的至宝,竟然是寻不到一件可堪一用的兵器?

许多民间传说被舍弃不用,只用这样简单的对比与描写,就将悟空得道后的本领无形中体现出来,让陈忠看得极为入神。

而最让他看得毛发直竖的,却是悟空取宝回到花果山,向猴群献宝时的描写!

刚开始将金箍棒变得极小,化为一根绣花针,藏到耳朵里,这也罢了,民间传说中早有这个说法,虽然比较生门,但陈忠自然是知道的。

但随后的法天象地,却是开前古所未有,几有盘古开天辟地的风采!

书中写道:

他弄到欢喜处,跳上桥,走出洞外,将宝贝擅在手中,使一个法天象地的神通,把腰一躬,叫声:“长!”他就长的高万丈,头如泰山,腰如峻岭,眼如闪电,口似血盆,牙如剑戟。

手中那棒,上抵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层地狱,把些虎豹狼虫,满山群怪,七十二洞妖王,都唬得磕头礼拜,战兢兢魄散魂飞!

原先前两章出来后,不少读者还在猜测《西游记》的故事背景应该是《封神演义》后,武功程度比着《封神演义》里差上一筹,毕竟封神中的高手,都是些天生神圣,阐截高人。

只是这路法天象地一出,竟是一挽先前武力弱势,直接凶得要命!

《封神演义》里,袁洪曾用过这种变大的法术,但却并没深入描写。

一颗头雄壮的如泰山一般,手中金箍棒,竟然是上顶天庭,下落地府,神话故事里,除了盘古,还有谁有这般威风?

原本身材矮小,斗个混世魔王都要嚼猴毛变小猴群殴的悟空,可以说直接秀了一把英雄身!

只看这一点,陈忠几乎就立时确定了,一页书比自己这些人想得还要细致,《西游记》根本就不是任何人能够阻挡得了的!

欺龙王,水晶宫里强索神铁;镇阎君,生死薄上强销姓名!

龙王,阎君,都是民间畏惧的神仙,一者掌管四时雨露,一者手握人之生死!

只是这两个神仙,似乎老是不干些好事。

田地里,不是大旱就是大涝,极少风调雨顺;人间里,善者被人欺压,恶者窃居高位,不见半点“善恶到头终有报,生死轮回求善果”的样子。

因此,对于这两个神仙,百姓多是畏惧,并不是很待见。

逢年过节就把龙王拎出来耍着玩,而阎君,也跟领导似的,正所谓“阎王好见,小鬼难缠”。

可以说,悟空这一通闹腾,直接是满足了兔子窝里大部分人的心理。那些平日里高高在上,不把百姓当人看的神仙,见到了真正的英雄,还不是一个个卑躬屈膝,如同小厮一样的不敢高声说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