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页)

题记

狂暴的风窥伺着温柔的春天

有毒的野草总跟名花纠缠;

甜蜜的鸟儿歌唱处便有毒蛇咝鸣

德行培育的一切总被邪恶侵吞;

能属于我们的,没有多少善行

伴随着机遇的总会有着不幸

或改变他的性质,或夺取他的生命。

——莎士比亚之《鲁克丝受辱记》第869~875行 。 想看书来

【题记】遗补

假如有一天我在天堂里孤独的神秘死去,大家不妨从此处入手查明我死亡的真相,绝对没错。你们就当这是我的临终遗言吧!一个投资伟大的窈窕主编曾在某个滂沱雨季决策性的告诉我'以党校作为坚强后盾,以《钱江晚报》设专栏作为不贰诱惑',你要保证写让英明之革命领导喜欢的东西,否则你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死去:记住,这是两份警告性实质内参的真理——查看编委会名录。

——作者

祸难生于邪心,邪心诱于可欲。可欲之类,进则教良民为奸,退则令善人有祸。

——《韩非子》之《解老》第二十五章第2~3节。 最好的txt下载网

【果】之一

——你一向不是自奉为现实主义者嘛!好了,现在你有了一个很好的面对现实的机会。面对现实吧!一只手在他的面颊上轻柔的拍了拍,发出清脆的肉感弹性之音。那种温存的警告,善意的虐待,仁慈的摧残,无不如波澜壮阔的海潮般向他的各路感觉席卷而来。

蔡波尔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安慰自己道:

——Everything is all right。至少,作为第一道防线,我的身体还知道疼痛,以此足以证明我还活着。可见,我求生的本能给死神吃了闭门羹。也许,今天入睡前,我很有必要将自己深藏数年的那瓶家酿私酒开封*… …完整流畅的思绪忽然被一闪黑暗中的空白击碎,蔡波尔还没来得及提醒自己对思维资料做记忆性保存,知觉便如色谱齐全的电视或电脑屏幕般,在突如其来的断电中恢复物的原质状态——他昏死了过去。视觉对记忆图象的最后保留只是寄托在眼球中渐渐淡漠消失:它对渴望和恐惧都没了影响力。

昏死,我不知道这种现象在医学中如何称呼,也不知道在心理学中如何称呼,更不知道在心理医学'或临床心理学什么的'中如何称呼。我将之称为“凝固性记忆定位”现象:所谓记忆,即先期经验的恢复或还原;所谓定位,即现时经验对先期经验的验证及认可;所谓凝固性,即本质未变,但形态已改。这就是哲学界争论不休的派别问题:人,就自我而言,到底是唯心的还是唯物的。这不是个小问题,它曾使得多少人'聪明绝顶的、愚昧透顶的'抛头颅,洒热血。它真的能要了我们的命——所以,我们决定不将话题继续下去,而是转移话题,因为我还想留着这条小命好随时享受山珍野菜、秀色美女。Stop!

昏死,是一种自我防御:将肉体痛苦和精神痛苦隔离开来,而令意识和灵魂处于失盲死亡状态'所谓失盲死亡状态,来自一种自然现象:当物质性的眼球系统及其连带神经系统与不可知性的视觉光学系统长久时间的处于黑暗或极其微弱光亮的环境之中后,对正常光亮及刺激性强烈的光亮出于本能的一种自卫现象'。这种现象给我们解决了一个问题:在危难'这里指痛苦'面前,我们肉体自我的自卫和我们意识'精神或者灵魂'自我的自卫都存在着一个本能自我启动机制,就自我而言,它们的发生几乎是同时的,这样就很好的避免双方可能在对方面前失去尊严的问题。就这一点而言,我们的肉体和意识永远比我们伟大、神圣——即便它们表现的有点缩头乌龟迹象的嫌疑。

昏死,是对生命和存在的一种假设性否定:对生命的假设性否定是针对于自我而言的;而对存在的假设性否定则是针对于生命而言的。这涉及到生命论理学的重要命题:生命过程的注定和生命活力的巧合在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范畴内如何确立意义——参照造物和纯我因素。这一节我们也可以省过,我已经对谈论伦理道德问题彻底腻味了——虚伪的伦理道德,虚伪的法律,虚伪的党纪。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果】之二

昏死,是完全空虚的圣洁世界。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里将其定义为:意识纯粹彼岸的超感官世界——即:彼岸现象界。当然,它还有个很专业的医学术语'谢谢圣医扁鹊先生!我终于记起来了':休克。既然哲学和医学在这个话题上如此热衷于当仁不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