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部分 (第1/4页)

这一百八十人,自由组合,哪怕你觉得你一个人可以干掉他们一百七十九个,高建军就只留你一个。一百八十人组成了三十八个小队。人数最少的竟然是刘文辉的小队。他们依然只有六个人。从第一场开始,他们就是六个人。谁也没有掉队,都坚持到了现在。

“没有什么可说的!”高建军看着台下,一指正在上车准备离开的那些人:“前车之鉴,要想留下就得拿出自己的绝活,任务很简单,还是那三十平方公里的林子,无论你们用什么方法,将你们的对手赶出来,你自然就能留下,记住无论什么方法,而且没有补给!”

这一异常综合素质的考试,战场是残酷的。他们的训练应该比战场还要残酷,要不然又是百分之十三。高建军这次是下了决心。特种战士,不能只停留在嘴上,要在行动中让人看到他的特。既要成为第一道防线,也要成为最后一道防线。利剑大队应该是军中精英的摇篮,从这里走出去的人必须是最好的士兵。

哨声响起,各个小队按照先后顺序进入丛林。刘文辉的小队被安排在最后一组。最后一个进入是最危险的,里面的人已经张网以待,随时都有可能从任何地方出击。这是高建军故意安排的,他要看看刘文辉的这个小队,到底有多厉害。

走进去的时候,刘文辉竟然有种熟悉的感觉。这一个月的演习让他觉得这不是训练,而是磨练。他看出了高建军的用意。在阮红云临走的时候,刘文辉和她有过一次长谈,阮红云将自己所有关于特种作战的只是解囊相受,这也算是阮红云的临别礼物。

特种作战,在概念上就已经超出了所有作战的范畴。特种作战不仅仅局限在于一城一地的得失。他们是匕首,做到乱军之中取敌首级如探囊取物只是小儿科。他们应该是千里击杀,扬长而去。要适应这样的战场形势,就需要特殊的战士,由此特种战士应运而生。

特种战士也应该是特别的,不仅是装备,训练,就连吃饭睡觉都要与众不同。他们应该是一群由特殊材质打造的人,他们生存的目的就是杀戮和破坏,就是为了完成任务。无论从心智还是身体、学识都得超越普通人,普通士兵。特种战士就是一群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杀手。

“开始了!计划不变,大家警惕些!”刘文辉拉动枪栓:“我们可以不招惹别人,但是谁也别想动我们!”

“嘘!”刘文辉的话还没有说完,梅松立刻做出噤声的手势,淡淡一笑:“来了,一共八个,左面三个,右边三个,正前方两个!”

大牛连忙抓起自己的火神跑:“奶奶的,刚来他们就埋伏我们,真他娘的不地道!”

红箭小队的队长罗成,是大西北21军的64团侦察营的营长。21军也是一只王牌军,从建军之初便是战功赫赫。作为大西北的屏障,一只留守在哪,震慑西北安定。64团是21军的先锋团,每遇情况,军长首先想到的便是64团。他的侦察营在大西北被称为西北狼。这样的名字可不多。

罗成西北大汉,说起来和张志恒也算老乡。这个人平时爽朗没架子。但一打起仗来鬼点子很多。上一次的侦察,他们小队若不是罗成指挥,恐怕就会步那四十三人的后尘。

罗成也算是刘文辉在基地认识的第一个朋友,两人一说话颇有些惺惺相惜的意思。自从那次第一次集合,刘文辉和他的手下露出了自己的本事之后,在罗成的心里就将刘文辉当成了对手,或者说是目标。罗成是倒数第二个进丛林的,他一进来就要给刘文辉来一个下马威。

“怎么办?动不动?”梅松问道。

刘文辉摇摇头。他也猜到是罗成,罗成是个好兵,是快特种战士的料,既然如此何必和他过不去:“找一条路,穿过去,咱们不和他们打!”

刚刚提起来的精神,一下子就松懈了。大牛就开始嘟囔,但是刘文辉发话,也不能硬来。由梅松探路,在罗成的合围没有形成之前,几个人冲他们的眼皮底下穿了过去。罗成等了好久,见没有半点动静,派人过来侦察,这才发现刘文辉已经跑了,气得他狠狠的一拳砸在树上。

“追!不将刘文辉放到,我就不叫罗成!”

方圆三十公里,很多山都没有这么大。一百八十个人藏在这里面,能碰见的机会很少。然而,只过了一个小时,枪声便从林子里传来出来。空包弹的威力还是很大的,被击中的战士捂着自己的“伤口”从里面一个个的出来。垂头丧气心里的感受自是不必言说。

斗转星移,时间过的很快。三天之后,在丛林里就很少能听见枪声了。大家似乎达成了每种默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