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部分 (第1/4页)

杨嗣昌之前没有过要重视海洋战略的意识,但自从在朱由校身边参与军机以后,也渐渐明白这里才是大明日后的真正命门所在,可以说,尽管北方有虎狼,但却不过是表面凶悍而已,其强盛也不过是一两年的事,而在海洋上,崛起的佛郎机人和红番鬼才是大明乃至整个汉人未来的大患。

为此,杨嗣昌自己也恶补了几月的海洋知识,此次来北海舰队更是抱着来学习与熟悉的姿态来的,所以其态度显得很谦卑和诚恳,覃博桐和黑娃等一干北海舰队的军官们也就没有对他产生太强烈的反感。

等到杨嗣昌和徐光启按照朱由校的旨意视察玩大明船政局和扩充后的北海舰队,并同内阁大学士李明睿也回到京城后,朱由校便开始了筹备对北海舰队的重新改编的工作。

按照朱由校的意思,大明朝廷将不会再顾忌他郑氏海盗,直接建立大明皇家禁卫海军,舰队直接扩编为三个舰队,即北海舰队、东海舰队、南海舰队。

而伤愈后的顾三麻子则被直接受命为南海舰队总兵官,且第一个任务就是带着自己的舰队直接南下,并路过郑氏海盗的控制区到达珠江领域,并协助两广总督商周祚重新管理澳门。

按照朱由校的意思,不能让澳门就这么稀里糊涂的成了西洋番的自由地。

第三百六十八章 祁彪佳与商景兰

秦安县位于陇南,在大明属于陕西承宣布政使司。

祁彪佳因为反对朱由校视理学为末等,拔高杂学及工匠地位而被流放到这里进行下乡改造。

作为从小在江南绍兴名门长大的他一开始并不适应这西北的风沙,但现在却已然若当地秦人,甚至还能吼几句秦腔。

这些曾经闻名遐迩的江南才子们来此地不是来享受生活的,所以按照朱由校的旨意,朝廷并不给他们给予什么丰厚的待遇,除了等同于廪生的特别补贴外就只有十亩官田供他们耕作,以体验农家之辛苦。

所以,现在的祁彪佳就是一个大明版的乡村教师,与现在的乡村支教老师不同,他们不是自愿来的,而是被强迫来的。

不过,这日子一久,在当地百姓淳朴的品德和对知识文化的渴望与尊重下,他们也开始爱上了这里,因为他们在这里很容易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在江南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开始因为朝廷的引导而逐渐远离理学,开始追求各种奇谈怪论时,这里的人至少还能接受自己的经学,并使得自己能将自己的学问传递下去。

夕阳西下,卷着裤腿的祁彪佳很卖力的挥着锄头在仅有三寸厚薄土上翻土,他打算在这片半沙半土的沙土地里种上最近已经大为普及的马铃薯。

要不然,他全家今年就得同年初一样,到了春天无粒可收时,就只能举家食粥。

呼哧一声,缺了一角的锄头在祁彪佳的挥舞下,猛的扎进了土地中,累的祁彪佳不由得呼出了一口气,额头已经微微见汗,但如果对比两年前的他会发现,这个昔日弱不禁风的江南小生已经有了点腱子肉,连带着卷着裤腿的小腿也结实了不少,赤脚踩在地上硬是纹丝不动,稳稳当当。

而其妻子,即作为晚明有名的女诗人商景兰则是荆钗布裙,手里拿着个小月锄在祁彪佳已经翻好的沙土上点着小坑。

这些小坑就是就是拿来栽种马铃薯的,马铃薯是块茎无性生殖,因而其繁殖力很强,也很容易栽种,也就特部适合祁彪佳这种半农半士大夫的家庭耕种。

祁彪佳和商景兰之女祁德琼此时已有六岁,也不过是总角小丫头,但看上去也算是乖巧可人。

祁德琼则跟在自己母亲后面,手里挎着一个菜篮子,菜篮子里放着刚刚够铺满菜篮子的马铃薯块茎。

菜篮子是祁彪佳自己请教当地的老农编的,编的有些稀疏难看,但装马铃薯却是勉强可以。

祁德琼很小心的将两三块马铃薯块茎丢进其母亲商景兰挖好的小坑里,然后等着自己母亲重新培土掩好。

而由于这些马铃薯块茎都是好不容易从县丞那里要来的,所以商景兰不敢浪费,因而嘱咐着自己的大女儿别丢多了,一个坑里只能放两个大的或者三个小的。

祁德琼很懂事,但内心里已经感到有些酸酸的,几年前在老家绍兴,她还能躺在奶娘的怀里撒娇,但现在自己却不得不跟着自己的父母一起干活。

而自己那位奶娘也因为自己父亲不谙农事而不得不承担其主要的农活,比如小麦的播种这种有技术含量的农活。

祁理孙是祁彪佳的次子,现在也不过是两岁,因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