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部分 (第1/4页)

这样一来,自然是需要大量文化普及工作者的,特别是对教师的需求量会大量提高,为此,在史可法继任新的一任学部尚书后便上疏大明皇帝朱由校,即为鼓励广大学员在未来选择以教学为职业而成立教学生制度,且实行免费,也就是说但凡有志要成为教师的,在初等教育后的所有教育都会是免费教育。

朱由校当即就允准了司礼监批复史可法的奏疏,并着内阁立即下达了旨意,不但如此,还令学部尚书史可法兼任国子监祭酒,在全国各个承宣布政使司联合布政使衙门和提学官成立一所师范学堂,以达到培育大量教职人员的目的。

而在大明,教职是与官职一样的待遇,但为了吸引让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于教学事业中,朱由校特旨准予以后的教职者可以转为行政主官,且突出者可以直接成为一省提学官。

打造更大的汉文化圈,不仅仅需要大量的教职人员,依旧还需要大量代表硬实力的军队,毕竟在推广汉文化时必定会遭到一些土著文化的强烈抵制,而那时候就需要强有力的暴力集团作为支撑。

也就是说,未来对军队的需求量是更大的,特别是单兵或者小型组织的军队单位的作战力和维持稳定的能力是要求很高的,因而,大明禁卫军与边军再被召回国内后便再也没有像他们在日本一样可以枉顾军纪国法、恣意汪洋的日子。

现在主持内阁的是负责兵部的卢象升与杨嗣昌,在学部大搞教职人员培养的同时,且在卫所军队全部汰撤后,他们也将全大明的军队的大整编工作提上了日程。

原来,早在去年,兵部便已着手对整个大明的军队进行重新整编的工作,即汰撤闲置士兵和统一军队编号序列,首先自然是对卫所兵的淘汰,然后就是对禁卫军和边军进行整编。

如今的禁卫军的实力已经能力压边军,因而将边军进行整编,降低边军将领豢养家丁和私兵以维系边军战斗力的阻力已经大为减少,因而整编已经不存在什么难度。

更何况一些具有野心或者有拥兵自重潜质的边军将领如祖大寿、吴襄吴三桂父子都已经被处理掉,而且朱由校还特地将边军一些将领刻意脱离职位,进入皇家军事学堂进行全日制学习,为的就是让这些边军军官与士兵完全脱离私人联系。

整编军队的工作一直在顺利进行,且很快整个大明的军队便被整编为海军、陆军两个体系,而飞行营因为飞行器还依旧是些小型飞行器,所以没有被独立编成一个体系。

陆军依旧以军镇为最高编制,但因现在的大明再也不是局限在关内的大明,因而九边边镇已经显得不是那么重要,所以大明新的整编工作便不再以九边边镇为基点进行主力驻扎地。

现在,兵部而是根据整个大明统治圈内最重要的几大军事区域安排各大主力的安排,陆军被扩编为十二个军,以常延龄、鳌拜、富大海、卢家钰、刘宾、满桂、曹文诏、毛文龙、赵率教、周遇吉、姜、黄得功十二依次为第一、第二道第十二军的总兵官。

这里面,真正出自原禁卫军体系的总兵官虽然只有五名,但基层指挥官大部分都是出自于禁卫军体系,而且大部分原边军将领因为尚在军事学堂进行再教育,所以也就能让禁卫军基层军官迅速掌控这些原边军士兵。

要想这些从新整编的军官和士兵形成新的默契,最好的方式是在战争与训练中建立默契,因而在整编一结束后,所有的军官和士兵都立即参与进紧张而又高强度的训练中。

不过,这对于本来在倭国因大量杀人与实施非人道行为而留下一定心理负疚创伤的官兵而言却也算是一件好事,大量的汗水和每天没日没夜的训练能让他们忘记许多,整个人的心会平静下来而不至于出现心理问题。

至于海军则扩建为五个舰队,即分别是北海,和原北海现在改了名的黄海舰队、东海以及南海还有主要负责海外殖民地扩张的远洋舰队,每舰队最高指挥者也是总兵官,以覃博桐、顾三麻子、黑娃、马祥麟(秦良玉之子)、诚意伯刘孔昭为这些舰队的总兵官。

对于飞行营则与毒气投放部队以及其他特殊兵种一起归属戚昌国管辖,而战时会分配于各军或者根据战时情况进行集中使用等。

……

整个帝国都很忙。

内阁与司礼监忙着票拟和批复从各地传来的奏疏与奏本,吏部忙着将在浩瀚如烟的士子档案中选出优良者去亟待地方官到任的新统治区做官。

而礼部则忙着引领越来越光怪陆离的新思潮与时刻管控着变幻无穷却又总是极爱叛逆的文艺界,学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