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页)

第一章

第一章

我们在破坏一个世界的时候

其实另一个世界正在将我们悄悄的建立

麻雀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有深度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座城市,一条街道都有它所应有的深度。一件事件,一个故事,一个人也都有它的深度。然而每一个人的深度是不一样的。所以每一个人不同的深度决定着每一个人不同的命运和生活轨迹。这个故事就是由不同深度的人组成的。

在中国的北部;黑龙江省的南部;有一条河流;拉林河。在拉林河的上游,有一条水韵丰盈的河;这条河川流不息;绵延千里。养育了河两岸勤劳而善良的人民。这条河;就是在这一流域很有名的西浪河。它地处松江大地;横贯南北,这一条河流虽不葚宽广;但却也极具风韵,并同远处的氓牛河形成犄角之势。同时它也是古代满族儿女的聚集之地;清代众多的满族贵裔在这里屯垦戍边。而这条河流所孕育的西浪河文化;一代一代;生生不息的绵延至今。

由于独特的地域特色;这里有一种土是黑色的,土质粘而又极富有营养成分,并含有多种矿物质,曾有人形容它;用手一抓;能挤出油来。。而这里拥有的另外一种土;颜色红黄;俗称齐子土。,如玉米粒一样;颗颗如珠。却也能杂草丛生,两种土质的差异。不禁让人生出许多的感慨与迷惑。

独有的自然特色,使这里所养育的人;也无疑具有两面性。一面是善良;一面是狭隘。这种被称作西浪河的文化的特色;它排斥外来文化;自大;困闭;带有浓重的封建色彩。它唯我,唯天;唯古,媚俗;媚颜;媚权,为亲;为族;为私,屈膝崇上;励令欺下。在这个地方;人是最不值钱的东西。

这样的地域特色;这里拥有的独有的黑色土质;以及这里独有的水分。盛产一种享誉国内外的东北大米;俗称长粒米。这种米;米粒长而饱满;晶莹剔透,煮熟后还带有一种香气。吃起来口感上佳,润泽肌腹,古时曾是朝廷的贡品。

只有这里的土质;这里独有的水质,才能产出这样的香米。人们曾作过试验;在距西浪河半米之外;所产出的米质也是不一样的。这使人们不得不感叹;这里土质的神奇。

这就是西浪河所孕育的农业文明,难怪人们说;西浪河是这里的母亲河,生命之河。

在距西浪河十五华里左右;则是这一地区文化;政治;经济的中心,五常县。县城人口虽不多;但却管辖着方圆几百里的土地;百万之众。

五常县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2600年到公元前2300年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生存的足迹。

在五常的县志上这样写着;周朝属肃慎。汉朝属夫余。魏晋时属勿吉。唐属渤海上京府。辽属东京道。金朝属上京会宁府。元朝属辽阳开元路。明朝属奴尔干都司邻河卫。清朝初期属宁古塔昂帮章京所辖。清雍正三年;清政府在拉林设副都统衙门。清咸丰四年;在五常堡夹信沟凉水泉子地区放荒开垦。并在区域分别设立;举仁,由义,崇礼,尚智,诚信,五个甲社。清同治八年;在五常堡设立协领衙门。清光绪七年;清政府在欢喜岭设立五常厅。清朝宣统元年;改五常厅为五常府。*二年;改五常府为五常县。

五常县名字的由来就是由;史;智;礼;义;信。"三纲五常"中的五常组成。是有一定寓意的。

五常县是个大县;地域广阔;人口众多。而且物产丰富,山水纵横,是个典型的鱼米之乡。然而就是这样的一块人杰地灵的地方。在近二十年来却发展缓慢,经济滞后,失业人员多,百姓收入微薄。全县的财政赤字以达两亿多,机关干部;教职员工的工资发不出。百姓上访成风。远近闻名。

肖间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在五常的各个方面出现大滑坡的情景下来到五常做县委书记的。真可谓是临危授命。

肖间就是一个有深度的人,他的深度决定了他成为了一任县委书记。

肖间在没来五常之前;对五常的情况已经多少了解了一些。他知道这个县的人是最能搞关系网。拉帮结派。本土意识特浓。权钱交易盛行。由于独特的地域特点和文化属性。这个县的前几任县长和县委书记;大家开玩笑的说;都被这个县的水土给腐化走了。这个县的水土虽然能培育出优良的大米;却不养县官。这一特殊现象;造成了一般的干部是不愿来这里主政的。都说县官到这里水土不服;这里的水土只养贪官;再好的清官来到这里也会被腐化的,拉下水的。还有人很形象的给这里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