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1/4页)

觉得枯燥乏味,我却能体会到个中的深意和趣味儿。《*主义哲学原理》和《*理论概论》则分别是哲学家和政治家,徜徉在两本书的世界里,内心充实而高贵。晚饭后,妻子和女儿在客厅看电视,我却在小屋神游在书的世界里,再次重温做一名好学生的感觉。一周又一周的日子如同一串又一串音符,与平淡的生活中在每个人的身上都产生了不同的鸣响。我的生活也因参加自考而变得更加充实而有意义。

2000年4月下旬的自考日子从容来临。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自考,我的考点是市里的一所有名的小学,市里的另外几所学校也都被定为自考的考点。这天上午八点多,我与几百名男男女女的考生同时迈进考场的大门,然后分别走进不同的考场。我们的考场有将近三十名考生,一律背对着黑板坐着。老师宣布完考场纪律不久铃便响了,考生们开始了答题。这天上午考的是《*理论概论》,自我感觉良好。第二天下午五点钟当我坐在回家的出租车上的时候,对后考的两门课程还是怀着几分担心。其后,我怀着忐忑和期待度过了将近一个月的时光。分数下来用电话查分时,我心里很有些紧张,结果三门课程都考过了七十五分,都过关了!

2002年5月中旬的一天晚上,我坐在赶往哈尔滨的火车上,准备到该市一所著名的大学参加计算机无纸笔试。第二天上午我来到了这所规模宏大的学校,与省内各地自考生排队报名。令人费解的是这次无纸笔试的内容仍是DOS方面的,而我在家里看的教材,参加的上机辅导班都是WINDOWS方面的。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忧愁开始在我的心底蔓延。坐了一千二百多里地的车赴省城考试,总花费得一个多月的工资,考砸了回去将如何面对妻女?当天傍晚我走出旅店,真快成了热锅上的蚂蚁,东游西逛地想发现电脑学校,甚至想从网吧中找到一位可以辅导我的老师。花几百元钱学费也是值得的,因为自己对DOWS几乎一无所知。旅店附近并未发现“目标”,结果自己也只能是扫兴而归了。在旅店同住的魏全林也是来参加计算机无纸笔试的,他说学过一些DOWS方面的知识。原来老师就在身边,我可以虚心求教了。考试的前五天是辅导班学习,前三天我觉得自己比猪还笨,几乎一窍不通,尽管辅导老师讲的挺好。我有点心恢意冷了,前十二门课程全部一次考过,这最后一门计算机非要狠输一回吗?我的心里老上火了。不过,还得保持积极心态,拼一拼呀。不懂的基本知识我就在课余时间问全林。这位刚认识的戴眼镜的七台河朋友老讲究了,总是每问必答。辅导班最后两天我终于掌握了基本知识。考试那天,每人一台微机,气氛十分严肃,有人还不幸被清出考场。我与全林挨着,从容地答着每一道试题。回家的时候,我与全林握手话别。半个月后,通过电话我查到了自己的计算机考试成绩,我合格了!

2002年8月初,我领到了汉语言文学自考专科毕业证书。

2003年我通过了六门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课程,到此为止总共考了19门课程,全部一次通过。这19门课程我几乎都比较喜欢,尤其喜欢《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外国文学作品选》和《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专题研究》等课程。能够支撑我坚持勤奋自学的主要原因,就是缘自对中文的热爱。记得在考《外国文学作品选》和《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专题研究》这两门课程时,监考老师还表扬了我,因为我答得比较好,考试纪律相当好。当时自己简直有点儿无地自容,自己这点儿“小出息”哪够老师当众表扬的份啊?这两门课程我都考了八十多分。我学中文也是有功利性目的的,那就是拿到学历后报考公务员。因为自己所在的单位很不景气,才百分之六十开支。2004年3月我终于有机会报考公务员了,我报考的是市里的一家大机关,只招一名科员。考试日期是4月份,比自考晚一周。因此,我只好放下了已经报考并学得差不多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和《美学原理》两门课程,一心一意准备公务员考试。自考那两天我第一次缺考了两科。等到公务员考试成绩一下来,自己才考了第五名,方知这种竞争性的考试难度太大了。

2004年10月我又参加了中文本科公共课《英语》的考试,结果连30分都没有考到。自己的英语水平也就是初中的,尽管几年来一直自学着《大学英语自学教程》,可仍是啃不动这块硬骨头。于是,2005年秋天我选择加考三门中文课程以顶替外语考试。自学这三门课程的时候,琐事多一些,不知哪来的“火”自己患了“根尖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拔了两颗牙。我是在深秋颇有几分寒意的日子,完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