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部分 (第1/4页)

有着很深厚的感情,我们还是倾向于股份制改革。每一个职工都参与进来,都真正成为公司的一部分。”宋忠国酝酿了一下,说出了这一番话语。

宋忠国这个人,不可否认,的确是一个好领导,但是,好领导不见得是一个有能力的领导。客观来说,纺织行业不景气。产品落后,这是红江纺织厂濒临破产的根本原因。但是,未尝不是领导班子无能的表现。

这番话,宋忠国也是有些一些小心思,在开头就点明了,这是厂委会以及职工大会讨论的意见,而不是他个人的想法,这样一来,即便是说得不对,不符合上面的心意也不会有什么。领导固然不舒服,但是也不会怪罪于他。

宋忠国的话音落下,旁边,国资委主任刘庆的眉头就皱了起来,举手道:“关于红江纺织厂改制的问题,这两年来,工作做了不少,但是一直未能定下来,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国有资产的问题。”

刘庆说到这里,看了宋忠国一眼,作为国资委的老大,刘庆和宋忠国之间的交道还是很多的,红江纺织厂的问题也是刘庆最为头疼的……

说着,刘庆解释道:“截止到去年年底的统计,红江彷织厂的总资产包括厂房地皮、设备、技术等各种资产,总价值是13。7亿,其中,红江纺织厂三个厂区加上家属区地皮价值10亿这基本是可以排除在外的。但是,红江纺织厂,历年来到现在,累积贷款,包括商业贷款和政策xìng贷款,总金额就高达16。3亿元,可以说,完全是资不抵债了。”

刘庆的话一说出来,顿时,聂振邦的脸sè也凝重起来,有些难以置信。16。3乙。这个数字是怎么贷款出来的。

聂振邦也皱着眉头道:“这么多?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完全是资不抵债啊。”

聂振邦的话语,让红江坊织厂的一干领导脸上都露出了一丝尴尬。刘庆这边,却是显得十分的坦然,刘庆完全是对事不对人。

看着聂振邦道:“聂书记,国内纺织工业不景气,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了,红江纺织厂从九十年代,具体来说,从九五年开始,一直到现在,十五年的时间里,累积贷款总额16。3亿。其中zhèng fǔ担保的政策xìng贷款9引乙,商业xìng的抵押贷款5。5亿,这是以红江纺织厂的地皮和设备作为抵押品陆续贷款的,最早的一笔商业贷款是五年前,是一点二亿,今年正好到期。”

听到刘庆的这一个分析,基本上,聂振邦已经清楚了,看起来,这贷款或许很多。但是,真要是计算下来,并不多,这十五年的时间里,平均分配下来,每年一个亿 多一点。这里面,包括技术改造引进设备以及原料和产品的囤积等,不说多了。十五年下来,四五个亿肯定是消耗掉了的。剩下的12亿。

平均到每年,也就是八千万的额度。

红江纺织厂,包括离退休的职工和在职职工,一万二千人,这不算多。按照每人每月500计算,一个月的工资开销就是六百万,一年下来,七千二百万。这这还不包括医保和社保的缴纳。事实上,这个数据只能更大。

难怪刘庆表示反对了。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红江纺织厂,股份制改革的问题还真得要慎重。要想进行股份制改革,这1蚓乙的贷款,就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

而且,有的时候,不是光有冲劲就可以的。最简单的一个比方。哪怕现在红江纺织厂,每一个职工都愿意集资,一家人能够集资多少,红江纺织厂的职工生活都困难,能有多少积蓄,就算是找亲戚朋友借,每人集资一万,退休的不算,那也才六千万,这点钱,开工都不够。另外,产品的方向是什么?怎么销售,这都是要考虑的问题,总不能,开工之后,产品积蓄囤积在仓库里吧,那样的话,股份制改造有什么意义?

沉吟了一下,聂振邦抬头道:“传家省长,你有什么看法没有?”

听到聂振邦的询问,周传家也坐直了身体,刚才的话语,周传家是一字不落的听在了耳朵里的。刘庆这边,站在国资委的角度来说,股份制改造的确是不合算的,这里面,牵扯到了这么多的贷款,国有资产的流失,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从他来说,更倾向于了进投资资本,一方面,红江坊织厂职工的问题可以得到解决,另外,红江纺织厂贷款的问题可以得到解决。但是,这种方式,周传家很清楚,必然会遭到红江坊织厂职工的全力反对。此刻,对周传家来说,是很为难的。

可聂书记的xìng格,周待家是很清楚的,两边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