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 (第1/4页)

杨春巴赶紧到侯晖身边,见他却没有什么事情站得起来。杨春巴对他道:

“侯大哥到屋里去守着。”

杨春巴冲上石林,踢到刚才这人,给侯晖还了一脚。忽然,却有一刺疾来,杨春巴险些被刺到。夜色里看他手中的刺,却比其余之人略长。杨春巴又与他拼了几刀,发现对方很不简单。班白龙在一边借着夜色看见长刺,对杨春巴道:“捉住。乃领头羊。”

杨春巴对对手道:“何人?何以杀戮逃难之庶民?”

对手一听,忽然止步,听见他回道:“尔等乃白日之人?”

杨春巴道:“就是。雷山族人杨春巴问尔,为何伤及无辜。”

对手好像白日听见杨春巴问话的,呼哨一声,霎时叫住班宝子对攻之人,连同其余者一呼溜撤下去。班白龙还想抓住一个,杨春巴道:

“别追。”

杨春巴见那为首之人,发出呼哨特别,知道已通知所有同伙都撤走,叫班白龙在茅屋守着,她跑去被射中的敌人处,想查看被射中者身上是否有道教符?,果然什么也没有,对方将遗落的火箭,连伤者一并背走,杨春巴只在丘田中,捡到被她挡掉的第一只火箭,落在丘田中,火箭烧成灰烬。对方训练有素。看来对方的目标不是老乡,若不是杨春巴被班白龙提醒,闷声打斗中,你死我活,几乎就不知道结果怎样。

杨春巴分手前想到阿朵交代的,对班白龙道:“班家弟弟,留住两只火箭。春巴以为黑衣贼人另有埋伏,不如弟弟守候老乡,天明上路送至平邑。春巴去查探贼人行踪。”

杨春巴这么说,因为这个茅舍,前日与班白龙排凤娌班宝子都经过的。班白龙想想也好,反正已认识路,数里外就是平邑了。便叫杨春巴留神,这一伙人诡计多端,莫被暗算。杨春巴应声“好”却不朝刚才贼人撤走的方向,反而朝平邑而去。

果不其然,在平邑之外,见到这些人的踪影,只见在夜晚潜入平邑,不朝刘府而去,却在一间杨春巴曾经见过的民房外,张望一下动静一齐入内。杨春巴不知道他们打什么主意,埋伏在民房外。很快里面就点亮油灯,跟着站出来一人,换上了平邑百姓的服装,在门口警惕打掩护,杨春巴一看吃惊不小,那人居然是第一次到平邑,阿朵吩咐杨家金花打听刘府事迹,当面问过的一个。

看上去老实巴交的一个人,却不知道背后由谁主使。杨春巴蹑手蹑脚靠近房子后面,在窗户一角偷看。东晋时代的窗户,连纸糊的都可怜得没有,这平邑人家,都拿蔺草席遮盖窗户,盖得不严实,却方便了杨春巴偷看,一伙人在正在里头换下黑衣。杨春巴从跟上他们,就数着数,连门外那人一共十六个人。十几个人在里头不做声换完衣服。杨春巴尽量记住他们的长相。那拿长刺攻击杨春巴的,年近四十,长髯灰白相间,戴上一顶头冠,颇有道家仪表。另一人看来是属下,他问那道长道:

“左奸令,小鬼使们先走了。”

奸令。杨春巴知道,乃是道家太平道和五斗米教的官职,手下掌握鬼使。苗山之中,散落而入的道士,经常有被各部族江略与卡巴请到族里,帮着做假鬼主法事的。有些道士,已成为各部族成员。乌当堡就有道士,这倒是不假,不知道死在班白龙手里的那个,是不是说得真的,乌当堡上是有一小道观,不过听说修的与乌当堡普通堡民一样。鸠王寨倒是有一座特色道观,阿朵说过,鸠王寨勾老给她介绍过道长,正是与勾老娘子翠姨,一道从荆州的江陵而来。

遇上年头不好,苗山的道士们很少自称行道。据杨先生说,蜀中之乱,多与五斗米教有关,姓教的人与官府之间发生冲突,往往爆发起义。蜀中之人,过去数代人因为信教而被官府捉拿,渐渐地蜀中的五斗米教,待转入地下状态之中,时而却又被官府默许,发展下线。

还有哪些部族里有道士,杨春巴想不得。这时刻主要是监视这一伙人,弄清真实身份,看他们还要做什么。却听那左奸令回答道:

“尔等转回乌当堡,勿要再暴露。若再有失符?者死。”

杨春巴想,就是说自己手里这张吧,看不出起什么作用。屋里的人变成苗山人的打扮,大多都是包头髻,穿葛布麻衣,挑着他们换下来的黑衣,连其它行李打成一箱子和包裹,便出去数人。阿朵见杜奸令留下三人,他们坐下来休息,一人给杜奸令倒茶。茶叶,这时候的苗山所产不多,这杜奸令看来挺会享受。倒茶者问奸令道:

“杜奸令,咱们等着赵式来么?”

左奸令看来姓杜,他问道:“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