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 (第1/4页)

年年征战,怕导致积累的民怨爆发出来。如果都是志愿兵参加打仗,那就意味着国家进入战争时期,相比之下,沿袭三国西晋的东晋朝廷,更不愿承认世兵制。

不愿承认世兵制,东晋的军事管理上,采取与三国时期大致做法,在国内选择设立都督区,都督区内的军事行动,由都督府来统一指挥。中央在设立各

这一年时间,秦国在与晋国的军事行动中获得大胜。襄阳一战,南中郎将、梁州刺史、坐镇监沔中诸军的朱序战败被俘,听说已经投降。而后毛穆之反攻成都失利退回巴郡,被秦军称为蜀中乱军的李焉,传说被杀死。得不到支援,晋朝在梁州的最后一个据点魏兴,固守数年之后兵尽粮绝终于被秦军拿下,魏兴太守被俘,绝食而死。寒冷的冬季还没有结束,坏消息纷纷传向东晋的都城建康。

延续吴国之后的都城,在东晋近七十年的管制下风雨飘摇。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南渡国家,开启了后来南宋的南渡历史。建康被称为六朝古都,这时候,会不会就开始出现了老态龙钟?

而西南一隅,自秦军入蜀的七、八年来,周仲孙赖以与荆州大都督府上中转联络的途径,忽然在李焉的农民军脱离他而告中断。他的处境,忽然变得众叛亲离,周家在成都数代人的经营,在荆州都督府不愿意在理睬他的情况下,到他手上做了一个了断。困兽犹斗之下,周仲孙派出他最得力的部下,深入??郡平邑进行调查。

东晋政府的皇帝孝武帝司马曜,十岁继位,由他母亲崇德太后临朝摄政四年,年号为宁康。三七六年,史称太元元年,史书是这样描写的:“春正月壬寅朔,帝加元服,见于太庙,皇太后归政,帝始临朝”。这一句见于晋书,由著名皇帝唐太宗的多名学士、重臣在三年之中撰写出来,撰写者的大名就不一列举了,有兴趣可以自己去查阅。

孝武帝亲征的那年,他立了太原王家的女儿作为皇后。这个王皇后,学到他一样好酒贪杯,而且,用今天的话说,叫行为粗鲁很不守礼节,在宫里当着重要场合都很霸道,他认为皇后有失国母风范。襄阳和魏兴落入秦国之手,当然不是好消息,他的皇后按照今天的标准应该是个很开放很不错的女人,可惜她生错年代。

襄阳和魏兴落入秦国之手,坏消息传入宫中,王皇后忍住半个月不再饮酒,为夫君的国事憔悴。夫君在王皇后串通的骠骑将军、琅邪王司马道子的上疏下,答应以没有作为为由,答应免去原先那个同样姓王的,任职不到两年的尚书仆射,让她的父亲左卫将军王蕴担任。

军情焦人,东晋大名鼎鼎的风流人物谢安,正在司徒府为一片告急忙碌得不可开交。所谓的司徒府,只是名义上的,租借了几处不错的民房办公而已,不是晋朝皇帝下令由国家建设的官邸。司马曜是说要建司徒府,可内心十分提防谢家手里集中更多的权利,谢安在推辞数次之后,秦军攻打晋军,就给拖延下来。

没有比应付秦国的强大攻势更重要的。司徒,这是一个起源很早用旧了的名称,为了在中央集中皇权,由皇帝母亲出面,司马曜将大司马的官位空着数年,没有将前大司马公的称号,继续赠给桓温的弟弟。前两年,七州军事大都督桓冲来朝觐见,他提出重力大司马并推举谢安来做。谢安便在他那个时候的复古思维下,让自己充当第一个人物。

这也许是复古,也许并不是,只是国事不容太乐观,使用过去的政治制度来强行让朝野振作一些。复古的另一面,却有所革新,试图将皇帝下的权利,移交一部分给过去少的可怜的尚书和尚书仆射。

王皇后、琅邪王,还有司徒谢安,一致认为,只有减租大赦还利于民,才能渡过眼下被秦国侵犯的难关。司马曜今年十八岁,正是很想有所作为的时候,这当口,谁犯下一些小错误,都会被朝廷追究。原来那个尚书仆射,确实做错了一件事情。他派遣的交州(今日广州)刺史腾遁之,滞留在都城,称下手尚未配齐迟迟不能到任。

交州刺史不到任不要紧,这一延误,让今日越南北部就是红河平原,美国在越南打丛林战争的北越地区,有一位过去上书国都,被封为九真太守的李逊认为,自己可以占据了广州称王。李逊带着两个儿子李弈、李脱,拉拢交趾的部族,两三年时间聚集了近十万之众,他儿子带着前锋部队,已经打到广西宁浦郡(今日广西横县),正与杜瑗酣战不已。

宁浦郡太守杜瑗抵挡不住,一边派儿子杜玄之在各部族求救,一边派人飞报七州军事大都督,七州都督正为襄阳失陷,忙得不可开交,一封交州刺史来信并一封质问交州刺史为何不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