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部分 (第1/4页)

说他们没有,都在毛家弟兄手里。杨亮哪里会相信,毛家弟兄与他爹一样,都是武将,识得几个汉字?要行令发文,都得找参军来办理,这样当面说谎,让杨亮十分反感,对于毛家弟兄也多了隔阂。

幸好他儿子弄到一张成都地图,??郡也略有标注,杨亮揣摩许久,百思不得其解,这重重群山里,到底有一些什么样子的部族?秦军在江阳郡的驻扎,让他非常不安。等于是秦军可以随时从水路进攻巴郡,他的族人只会骑马冲杀,对于水战一无所知,巴郡的水军统领,自然都是毛穆之的儿子担任,眼下毛穆之死了,他们会安心准备对付秦军的攻击么?

杨亮想到一个人,水军统领袁虞。这个人还比较好相处,他手下有几千人马,熟谙水战,巴郡要那么多水军干嘛,有几千精锐就足够了。要是袁虞这个人肯跟着他,到时候就可以挤兑毛家弟兄了,杨亮心里一动,便让儿子去请袁虞到他这里来相聚,说是有军情相商。

………………………

谢水西和杨万张雄,见秦军大举退兵,派人到成都一带探听消息。

有些人,还是家在成都平原来,来不及都携带在军中的,派到人去成都平原,路上一路遇到大批难民。

他们听说秦军在成都屠杀汉人,拿成都庶民的首级作为功劳上报,一路报回来,都是坏消息。难民如果涌进??郡,农民军自身都缺粮食,实在难以接纳。

谢水西和两个头领商量着,派到巴郡的使者不归,如果巴郡有粮食,可以叫难民向巴郡移动,到哪里可以由晋朝来安置。于是三人商议好,对于逃难来的庶民,给予说明,自然也会引导他们去巴郡,农民军可以帮助他们,将收藏在?道邑的舟子,发给这些难民。

秦军如果屠杀成都庶民,以后农民军不会对秦军客气,吩咐农民军游击队的弟兄,遇上秦军杀害逃难者,就要设法给予帮助,头领们自会领兵接应和袭击秦军,让他们不敢对难逃者下手。

潜入成都腹地的探子,一时间都难以返回,既然难民都到了??郡的边界上,说明秦军在成都,正在干坏事。他们的任务,就是揭露秦军的坏行径,报告给晋朝的巴郡驻军,让他们来处理,最好与农民军一样,骚扰和袭击秦军。

秦军屠杀一个老百姓,农民军就杀一个秦军。这样,就可以让秦军不敢太为非作歹。这些跟着李焉数年的头领,对于大是大非,都是比较正确的。张头领自己的老婆,第一个死于战乱,第二个就失散在难民中,怎么会对于难民的流动不加以密切关注呢?

巴郡的使者,不久从长江沿岸好不容易回来,报告的是著名将军,死在了巴郡,现在巴郡领兵的将军叫杨亮,是氐族人,手下也有不少是氐族人。三头领暗道不好,这氐族将军,恐怕对于成都难民会不闻不顾,如果那样,会导致难民一齐涌向??郡。于是一面派人到平邑通知李焉,一面又自己商讨对策。

使者还说,既然李焉战死了,那么现在的头领谢水西,愿意不愿意由杨亮将军指挥?三头领一致结论,只有在派使者到巴郡,说明他们的立场,如果巴郡的杨亮将军不接受难民,那么他们这么谢水西带领的队伍,将脱离晋朝,自己在??郡建制。如果杨亮将军愿意接受难民,并随时与谢水西的队伍配合袭击秦军的话,就会考虑答应接受杨亮将军的指挥。

使者还回信说,杨亮将军的手下对他说,巴郡粮食也不多,不会给他们分拨。实在不行,可以少量调拨一些,山路难运输,也得农民军自己派人来取。三头领对此不屑,分明就是不给粮食,又不接受难民,心里安的什么心思?

姿态还是要做的,故意做出缺少粮食的样子来,等乌当堡的尹头领派人来回信。到时候最好让尹头领派出一队人,沿着??江乘舟子到巴郡,给不给粮食,杨亮将军看着办。

这里的??江,只得是乌江,又叫黔江。??江本意,只是指的流入红水河的北盘江,那里的纳苏族,也是夜郎郡的发祥地,早已凋零少人。难民如果愿意进入夜郎郡的,自然可以答应,可进入??郡,就得问过且兰邑和以雷山为首的各部族的意思了。

几个头领有些两难,进入夜郎郡发祥地吧,自己的队伍已经进来,粮食不够,需要屯田垦荒,今冬在嘴里省下种子,今春播种今秋获得,山地贫瘠,哪里会收获得有平原上那么多,自给自足都困难,何况接济难民呢。若是秦军不再进行暴力统治,让难民返回成都平原上耕作,才是最好的法子。

三头领给弟兄们打出的口号就是,“号召难民返回家园,打击秦国暴政,支持秦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