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部分 (第1/4页)

打四川,他疲于奔命,几进几出成都,结果现在要在西南的山里打转转,桓家人眼看朝廷对成都的事情很不满了,可是因为桓家的关系,桓家不想弃卒保车,桓家要让身边一帮子文武幕僚,继续拿周仲孙做榜样,尽管周仲孙眼看无路可退,与桓家的关系还忽然因为顾恺之的报告而中断,可是桓家既然拿周仲孙作为部下榜样,就不会看着周仲孙日落西山。

毛球去找周仲孙大人,那还要说么?桓家当然同意,来个默认的军令,比纸上的肯定得多。桓家听说是苻坚的大将吕光坐镇成都,很想对手把吕光调走,听说苻坚大王的家人要造苻坚的反,桓家一听来劲了,早就有眼线通到苻坚大王那里,这一说就是要吕光调走,那自己在禀报朝廷,功劳就大了,而且可以保证朝廷不撤职周仲孙。

底下的人对于周仲孙实在反对得厉害,都是说他无能贪害百姓,这些抨击比起周仲孙对于桓家的贡献来说,那是无法被桓家认可的,无论如何,保证住周仲孙的存在,就是保证桓家的存在。朝廷,那是遥远的朝廷,都督府自然可以独当一面,等到秦国四分五裂,桓家迟早是要重新回到大司马工桓温时代的荣耀和辉煌。

夺粮,顾恺之不行,可是桓家的一帮族人是在行的,这些擅长打粮食战争的人,早就掌握各地方的粮草格局,只有熟悉内幕的高层桓家份子,才能够决定粮食战争的主题。其余的人不足为患,都是一些棋子和配角,只有秦国对方的几个王公贵族,才是桓家族人的对台戏角色,这叫你方唱罢我登台,在粮食战争上各显神通了,粮食,此时已经是国家一级资源国家命脉了,谁也没有资格打粮食的脑筋,除了秦国晋国的上层人士。

这是可怕的心态,秦国内部也有人这样认为,所以两国表面上交战,实际上命令老百姓站队伍,站错了杀头,不站的更杀头。与其不站更杀头这样,不如苟且站在一方,到时候做个小丑上串下跳,反正就是十分的拥护站队伍,坚决支持不站队伍就要杀头的决定。平原上的百姓,一个个呆若木鸡心惊胆颤,恨不得逃到一个别的地方去了,这种心态存在于一百多年以前,那是东汉末年民不聊生哪,眼看又要这样子了,如何是好?

山里人的处境比平原上的人更加危险,他们连平原上的人知道危险来临的消息都不知道,大难来临,还在以为朝廷会采取措施,那个帝王不希望江山永葆稳固金汤的,这样子肆掠人民,哪里还有大一统的局面,山里人虽然有的远离战场,可是这个时代下,哪里都随时有可能变成战场,只有勤奋勇敢的人们才能躲过这一次劫难。杀头的风气,从今年秋收的时候开始蔓延,老百姓不是给秦国裹着东跑西跑,就是给晋国裹着东跑西跑。

第九十七章 真假张雄 '本章字数:3056 最新更新时间:2010…11…11 16:12:42。0'

保洞哈带着几个族人去给雷山寻找弄同会回来,可是他与毛球没有遇上,幸亏没有遇上,这才避免一场可怕的冲突。

毛球自诩乃是毛家第一的勇士,就是在东晋朝廷上下,他至少能够派上前几名,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可是他没有与谢家招募的几个好汉照面,不知道谢家招募的武士比起他来会谁高谁低,帛和道长手下属意毛球将弄同会几个要挟至巴东郡去,毛球当即答应了,弄同会就给毛球派人在帛和手下带领下押送往巴郡而行。

保洞哈意外错过毛球,导致两人的大火拼没有发生。毛球带人南下乌当堡到达农民军驻地,保洞哈北上追踪帛和道士手下,一直在巴郡至巴东郡的长江上,才走水路追到被押送做人质的耆老弄同会,这一场追踪,一直持续很久,在净王部的领地上,才拦截到押送弄同会的舟子,保洞哈没有想到对方行动会这么迅速,幸好自己得到尹千派去的人协助,尹千派的伍长熟悉水性,而他是个旱鸭子,这才得以完成保护族人的任务。

毛球捉拿住弄同会,他自然不会告诉农民军的新统领谢水西,谢水西介绍农民军两外两个统领给毛球将军认识,一老一青,老年的叫张雄,青年的叫杨万。毛球哪里管什么老少,只是将他们都当作未来的手下,不归他管,就别开口要粮食。取道农民军驻地的弄桑卡巴,带着猎人好手给谢水西杨万还有真正的张雄头领迎接,他们做了一次恳谈,把相互的关系,从李焉与弄桑卡巴在威宁邑的会谈精神确认了一次。

对于未来的形势,双方都有清醒的认识,秦国晋国要是将这里当作战场,那他们谁的日子都不好过,不过这里是大山,是贫瘠荒芜的地方,敌人要想在这里捞到好处是不容易的,除非敌人不是敌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