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部分 (第1/4页)

问题,眼前显然却是一个政治问题,就连需要知道一个古代人吕光的取暖都是。在家里暖暖和和过上一个春节,吃上家乡菜说上家乡话,家乡的腊月中听到鞭炮的响声,新的一年就到来了。东晋没有春节,从阿朵到来的时候应该有了。

第一百七十一章左靠的价值 '本章字数:3278 最新更新时间:2010…12…21 18:10:23。0'

到了下午,寇谦之仍然没有回来,左靠到隔壁院子里去找他的伙计去布置生意去了,他也要出门一趟,到成都最有名的风月场合明月台去一趟,明月台居然建立在武侯祠边,这是秦国人故意开在这里的。

武侯祠不就是诸葛亮孔明先生的祠堂了,自蜀中士人在西晋之后历经西晋的浩劫,无不借着对逝去的蜀地故国的怀念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一批士人自桓温伐蜀之后给桓温弄到朝廷里去了,其中有编写《三国志》的陈寿的后人,还有编写《华阳国志》的常璩,陈寿和常璩是典型的四川人,出生在蜀国灭亡前夕,刘汉蜀国这个短命的王朝比起成汉李姓的政权并不长命,这些事情阿朵忽然就知道了,好像是得知宇宙飞船探索到世外文明一样,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阿朵可能是从杨再宗哪里第一次听到,也可能是从霍宾儿子霍长空那里知道,也可能是李焉队伍里有健谈而多闻的长者告知,也也可能是孙泰道长,甚至可能是刚认识一天的左靠这里知道的。这年头不像现代新闻和信息多得要爆炸让人觉得多得接受不了,这年头是信息渠道少得可怜到必须知道,越少越想知道,越多越不想知道,一个是嘴里淡出鸟来的清谈时代,一个是心里随时都有一股油腻味道的物质丰裕的时代。

陈寿写《三国志》大谈蜀汉政权,陈寿生前在蜀国时代,他遭逢蜀汉时代的书生满腹经纶的不得志,诸葛先生因此被陈寿第一个提到特别的高度。而另一个《华阳国志》的作者常璩小心地描写他所处的时代成汉李姓政权,幸好阿朵并没有在现代读过这本书或者知道这本书,这本书是第一本描叙大西南的书籍,里面就有关于成汉李姓政权与羌族的关系,而羌族与秦国统治者那一批到达中原定居的氐族人,以苻坚家族为核心建立的秦国与李姓的关系就会明白一些,而李焉的身世中那个爷爷辈的??郡刺史谢恕,与李姓之间的关系就会清楚一些。阿朵不知道的好,常璩生活在她父亲弄桑卡巴的上一代就是阿朵的爷爷辈子时代,他在东晋朝廷里非常不得志,属于被门阀政治压迫的无数士人中的一个,所以他写《华阳国志》是对西晋和东晋两个朝廷一起的讽刺,常璩的书当时就哪里可能流传到??郡来,他已经死去近二十年,时间不短了,可是他的遗书没有王猛郭璞的遗书那样被精心地编造,因为门阀大族不需要或者讨厌。门阀叫做军阀也未尝不可,历史中来的经验是只有阿朵这样对革命根据地建设非常有心思的才能与门阀军阀做对,不然就不会有革命这种历史出现了。阿朵她的雷山部族如果知道更多往事,可能会对东晋朝廷的仇恨更多,仇恨是容易蒙蔽一个人,所以阿朵现在不知道是一件好事,她又不是一个士人,封建时代的士人都是男人才能有资格做,女人别想沾到这种政治和时尚的边际,阿朵回到古代抗争做一个女性知识分子,而她同时又是一个来自现代的运动员,这看起来会很完美,实际上却是等于将自己放入正在喷发的火山口中,一个渺小的人还不在瞬间就给灰飞烟灭成为焦炭或者成为生物化石了。

不错阿朵是认为自己需要学习,可是她不敢对外人轻易说出来,阿朵认为的外人显然是受到她穿越以来的见识,她从一个先进的时代来到一个很落后的时代,所以她得要按照枪杆子里面的思路来学习。如果她穿越到一个汉族家庭情况也许不同,或许她能够读到很多书籍,包括东晋还没有流传开来的《三国志》和《华阳国志》这样特别显得大丈夫的书籍出来。《三国志》是历史而后来的《三国演义。》是小说,这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吗,不都是男人为尊的思想产物罢了,阿朵是想读书,而且希望部族里越来越多的孩子都读上书,所以她支持父亲兴建祠堂,自己到时候也能读到一些书籍,可是现在不行,现在她的任务是让更多的部族里的孩子都能够读书上学,而不是只能长大成为猎人,猎人又不是运动员,没有比赛作为经济后盾,打猎只能靠天吃饭,遇上猎物就是春天,遇上猛兽就是炎热的夏季遇上空寂什么都没有就是萧索的冬季。

霍长空尽管传承父业,对山地人非常关怀,可是他也缺少身份来历,对于东晋朝廷的内幕也并不知道太多,至少机密的东西就被门阀排除拒绝在门外。他知道的东西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