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部分 (第1/4页)

验才行,他以为道士要开炉炼丹,最好是在晚年的时候,这是经验积累最多,也是到了不能再云游的时候,正好适合开始炼丹。

道术仪式,过去的太不讲究,这方面最需要带着寇谦之云游来增长见识。尽管天下并不太平,但是秦国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咸阳一带相对比较稳定,这就给他这样具有武艺的道士有了可以云游四川来的方便。就算是遇上打仗,他也有办法避开。

成兴公本来打算来帮助李焉和寇谦之一起在四川建立一所道观,他晚年就打算在峨眉山一带安息了,毕竟上了年纪的人,此次就是最后一次云游,到此落脚。寇谦之是他关门徒弟,当然要跟着师傅。李焉却无法继续做道士了,李焉已经难以和他的队伍分离开来。

成兴公没有想到的是,自己这一来四川,收了几个徒弟,结果大都不能跟着自己。秦国和晋国在四川发生的争斗,其猛烈程度和给他带来的影响,是如此的巨大。他不是不想离开四川蜀地,只是因为这几个徒弟都还比较满意,他因为喜欢徒弟们而被滞留在了四川,就这样,直到这一次他竟然在冲突中受伤,看起来还是同行的道士所为,真是道术已经各自阴差阳错。

不是没有去过丈人山,成兴公也不是没有去过。寇谦之是从那里来到成都的。过去丈人山上道观有几所,只有寇谦之这一次发现的道观里面有蹊跷,袭击师傅里的人是道士,而这个道士就是其中一所道观里的。反正是要躲避秦兵了,这次不如就往白华津渡走,顺便再去这道观里查探虚实。

袭击师傅的道士和秦军或者晋军有往来,成兴公不是没有想到过,多半还是一些刚刚从军队里头改变身份转入道观里的。李焉队伍是晋军,还用说吗,对方就是秦军里的人或者是亲近者。

这时候的道观,在乱世中洗尽汉代风化,大多还是汉砖晋木,这个晋不是春秋的晋国,而是三国以后的西晋年代。从西晋代魏已经百年,有的木头已经腐烂,有的砖头已经风化,而新的建设力量没有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新的道观为数不多,应该说,成兴公眼里的西晋没有修建出让他满意的数量众多的道观来。

少数的道观,像丈人山这里,当然还是不错的。这里风景秀丽,山川因成都平原而华丽秀美。丈人山又处于蜀道的一个路口,在汉中到蜀地的出口的地方,这个地方一度在蜀道的兴盛中闻名,可是这不是三国演义里的事实,事实上丈人山就是和剑阁一样应该一起闻名于世的。这里的道教香火的旺盛,那是从汉代就开始了,汉代的成都依然是成都,汉代的成都一度比东晋的成都繁华,寇谦之就算不是因为师傅被这里的道士袭击,迟早也是要来这里来和同行打交道,要不然这云游还叫做云游,就像旅游没有一个目的地一样。说不定,没有目的的旅游就是迁徙,但是寇谦之是迁徙来的还是旅游来的,阿朵哪里知道,就是李焉也只能是认为这个是他师傅的目的,就是来四川这有名的丈人山的道观里来观摩的,可是一到四川却因为兵火没有对丈人山完成他认为的观摩。

路线已经确定了,怎样走寇谦之也利用他对成都的熟悉,又询问过左靠,就是走车宫城城南的一条过道来出城,然后到没有城墙的少城,除了少城,走上十几里,就是白华津渡了,过了白华津渡,骑马不用多久就到达丈人山下。没有秦兵盘查追问拦截的话,不用半天,骑马可以上山了。

寇谦之带着阿朵,两人按照事先和左靠约好的,由寇谦之给左靠家里留下便条,说明二人已经离开,马匹行李都拿走。出门的时候,在路口又遇上左靠,左靠见到街道上已经有秦兵,他站在街对面,也不敢说话,见到二人牵着马,只是对二人示意,走寇谦之知道的城南道路去吧。阿朵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见到左靠夫妻,谢谢他妻子这几天给自己疗伤换药,对左靠挥挥手,笑一笑,跟着寇谦之就继续而去。他们想乘着秃发思复健说的,姜飞还没有调兵封锁车宫城以前出城,要不然,在成都城里,要是侯爷翻脸了一定要他们两的脑袋,就不好办了,不能留在左靠家里,城里也没有别的地方一定就可以躲避。

城南牵马走到城西大门,这个门好像是有名字的,可是寇谦之数天以前进城的时候忘记了,左靠提起来他才想到,左靠提起的时候阿朵不在场,出城的时候阿朵没有看到城门上的题字,他们是出城而不是进城,出城的内城门口没有题字,题字在外城门口上。

就算秃发思复健没有说过姜飞已经在寇谦之大闹侯爷府第时候去调兵,阿朵也知道,反正侯爷说姜飞已经来了,但是阿朵请各位将军来观看放枪的时候没有见到姜飞。侯爷招来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