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部分 (第1/4页)

巴蜀之地这年头就没有平静过,魏国的五铢钱蜀国的五铢钱还有吴国晋国的五铢钱都在用,所以很乱,从这个上面就可以看出来。除了三国时期五铢钱的信用,在巴蜀到建宁南中之地,曾经有一种钱也在讲信用,这种钱的信用一度还被巴蜀到建宁之地的平头百姓使用。

这就是汉兴钱,成汉政权李家人手里铸造的钱。这种钱很好辨认,上面就写着汉兴二字,钱的文字排列有两种,一种从上往下排,一种从右往左排。这可是咱朝代货币上第一个以皇帝年号作为名称的钱币,这钱本身很不受到欢迎,所以虽然有个第一,却是不好的第一。

但是,汉兴钱不好和成汉政权不好,有的要相对来说,三国以后,天下归晋国所有,巴蜀百姓日子一过上来,就得寻思这晋国是不是比蜀国好,哪里知道,这晋国就真的除了乱子,一乱子直接乱倒了成汉李家的崛起,这里面时间过去了几十年,不是一朝一夕。

第二百三十章节 大钱套小钱 '本章字数:3311 最新更新时间:2011…02…28 22:53:32。0'

西南大西南百姓,原来在蜀国的钱上就不满,这个不满就是对蜀国的五铢钱不满,要不然这刘备和诸葛亮打下的政权就不会断送在扶不起的阿斗身上。

据说从蜀国造的五铢钱来看,这诸葛亮身前就无力阻止蜀国五铢钱的乱来,就是钱币越造越小,越来越轻。新的钱发出来就是让百姓吃亏,后代人找出来的蜀国钱可以证明。诸葛亮那时候发行的钱币叫做直百五铢,钱上面这样写的字,字面意思就是一值百了,所以这样一值不得一的时候,百姓就会埋怨不满,还不要说一值百了。

百姓又几时对钱永远满意过的。蜀国之前的五铢钱,汉代了,汉代的五铢钱一度信用了几百年,中间出了一个王莽,王莽的钱很快就被五铢钱淹死了,淹没得只剩下乱钱的看法。直百五铢钱和汉兴钱最后都小得可怜,是面值小,份量也轻。周家那伙儿跟着桓温进入四川以后是进去了,那是在桓家正刚刚发迹的时候,那时候桓家不过是做了冲锋敢死队的头头进入四川,桓温大都督当年入蜀之后,仍然没有彻底安定四川,所以朝廷还是假作振作地派遣官员和队伍陆续进入,周家在桓家调兵的时候,觉得可以跟去冒险,除了周抚和周楚带的兵,后来就陆续全家甚至全族都进了蜀地。

这事情也是李家的人弄的不好,虽然留下了第一种以年号作为名称的钱,可是他们的政权被百姓彻底颠覆了,取而代之的是相对经营得比较好的晋国“余孽”,说他们叫余孽因为晋国从西晋到了这年头的东晋,东晋也是最后灭亡了的。桓家的周家的都是晋国的官员大人人物

,周家恨过的王家郭家的同样也是,那时候王家的郭家的比桓家的周家的大。发行汉兴钱的李家的人可不是李焉本人,李焉真名叫谢维,因为弟兄们需要姓李的,百姓又接纳姓李的,所以才化名谢维。要说谢维的弟兄们没有把谢维当作李家人的心思,那也恐怕是假的,要不然谢维也就不会同意化名李焉,而且是告诉了阿朵其中一些原因的,就是和李姓在巴蜀之地南中之地的活动有关,而且李家有声望也有诽谤。

李家皇帝的声望在桓温带兵打进去之时,已经到了低谷,但是桓温伐蜀之后几十年,百姓又失望了,对晋国朝廷失望,还有不知道秦国会不会是下一个统治者,这下子才弄出李焉这个名字来,权当就是为的思念李家皇帝吧,希望出来一个明君。从根本上来说,汉兴钱和李家的“明君”从一开始就没有被看好,这个钱不是很等值的钱,不是一个充满生气适合存在的钱,汉兴钱对于满足巴蜀南中百姓的期待不多。但是,这年头和前些年头李家的人特别多,姓李的用李姓的特别多也是事实,就是这年头的百姓家的心思的一个影射。

沈充死了,可是晋国的钱以沈充五铢钱为主代替了汉兴钱,所以巴蜀南中的百姓对沈充钱又有些失落,这个失落直接就是说晋国忘记了天下的变动,北方大旱大寒又大饥荒,年年闹事情,这些子穿动着西南这地儿。百姓又在忙着认识北方的钱,蜀国给魏国打下来代替就用了一伙儿魏国的钱,现在秦国人来了又在用魏五铢钱了。

周大人学到了沈郎五铢钱的奥秘,他手下有一帮子在做削钱的事情,用来满足他的声望。霍宾身前是不是直接发现了周家的人做削钱的贼,这一点大有可能,就是说霍宾被从朱提郡调走,调到了湖北做枝江太守,就是周大人的目的,他可不想被人发现他家是最大的贼,是贼后台,削钱的贼平台就是他一手建立起来的。说不定桓家的人还是他上头的贼呢,可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