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部分 (第1/4页)

且与部族之间的通婚也是不能有丝毫牟利的目的在里面。

应该说,李焉要学习队伍对他信任的基础,不断地提醒自己不要满足于现状,要对山林里艰难的生活充满信心,不能有丝毫的失望和消沉。李焉从来不对成都的繁华闹市感兴趣,但是不等于他不警惕繁华的城市。李焉当然希望队伍能够有一个好的归宿,大家要是能够生活在平原上,当然要生活在城市里最好,而生活在平原上也是要比山林更好的。虽然这样,可是如何带领队伍最后走入城市?这是李焉需要学习的。他们队伍的道路已经走到今天,没有回头路可走,未来的道路也不是就已经现成的摆在眼前。

光是宁州的事情,李焉就日夜地工作,这些地方虽然已经由班家族长接管了,但是李焉仍然必须帮助班家族长管理好这个地方,要是班家族长与秦国人发生矛盾,自己就得要坚决地站出来帮助化解。宁州那么大的山林,李焉非常地喜欢,尽管这不是队伍的一个好归宿,那又怎样,平原不是所有人都能去的,秦国人要是没有一点作为,也不会到了成都作为主人。秦国的人同样也是人,不会无端地前来挑衅,每一次冲突必然都是事出有因。解决周仲孙,并不是李焉队伍单独的需要,这一点李焉最清楚,这是需要不断学习的,不仅是自己,自己队伍里每一分子也是。李焉不断地与各个头领讲述这个问题,只有各个头领与他保持高度一致,才能处理好宁州的事情。李焉此行的收获是巨大的,他取得了班家部族的信任与支持,互相之间开始就过去的经历形成一致,就互相之间的将来也尽量搭成一致。

周仲孙的问题,对于各个部族搭成一致来说是个很大的麻烦,即使周仲孙成为一个俘虏也是个麻烦。

拉呼族这个名字就是周仲孙叫出来的,这个该死的周仲孙,随意拉拢并呼叫各个部族,改天换地,周仲孙成为俘虏,拉呼族这个名称也就应该恢复本来的名称。宁州的部族需要怎样称呼自己就怎样称呼自己,如果连称呼自己的权力都没有,那还会是一个部族吗?宁州的部族反对周仲孙要打倒周仲孙,不过是在报复晋国。

是的,就是在报复晋国,晋国灭亡了李雄的政权,宁州的部族心里仍然怀念李雄,所以就在秦国人到来的时候乘机要拿周仲孙开刀。俘而不杀,这是人道主义精神;让他交代反省,这是为了纪念过去的反抗精神,给宁州受到欺压的各个部族出一口恶气。

第二百八十章继续交待(34) '本章字数:3382 最新更新时间:2011…03…28 18:21:15。0'

李焉受到宁州部族的欢迎,他需要更多地投入到对宁州的学习上来。宁州的一草一木都是珍贵的,因为这里将是李焉队伍在战事里的一方后土。

要对宁州进行学习,李焉就得开始不断地回忆益州的经历。回忆他在汶山郡等山地里的经历,还要回忆他在成都的经历。这里面带有大量非常仓促的记忆,要回忆起来非常困难,对于失去亲人的李焉来说,惨痛的记忆要回想起来很清晰很痛苦而很不容易获得完整的幸福,可是?忘记了李焉是在队伍里,在这支来自蜀郡各地流民组成的队伍里,他怎么可能不回忆过去在成都的经历呢。

李焉不能私自,只是让自己的队伍来学习宁州,夜郎郡??郡各个部族,甚至比他的队伍还需要宁州。恢复各个部族过去的来往,这才是最重要的,恢复成一个最好的样子,李焉队伍就不愁归宿地。山林里虽然艰苦,但是山林很大,要让这支队伍生存下来,空间是不愁的,问题是要合理地得到每一寸空间而不是随意的浪费。谢氏纳苏族,是李焉老家的部族,这个部族现在十分萧条,谢成班和瓦乡带领一帮子老弱病残,在山地中艰难地生活着,雷山的情形也并不怎样,面临着与晋朝翻脸的地步,随时都需要一个比李焉更加安定的后方。唯一让李焉值得放心的是,刘大毛与谢成班相处得很好,两人一老一少非常搭配,刘大毛未老先衰而谢成班逐渐开始老当益壮。

恢复对于刘大毛来说是很艰难的,但是他愿意恢复,从认字到学会理解字的意思,从一个冷漠的人变成一个有血性的男人。没有人会不相信刘大毛不认识字,哪里有一个能写能说的人却不识字的。可是刘大毛就是没有彻底认识字,他要是认识字了,就可以写出他生活在一个什么年代,而他又是生活在一个什么地方。这里虽然是一个封闭的地方,但是刘大毛并不是天生就封闭的,他从来就不愿意封闭自己,相反只有那些口口声声说开放的人才封闭自己。刘大毛从来不怕别人笑话他,要是笑话他不识字他才能接受,?的笑话对于他来说不值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